醒过来,慢开混沌的双眼,口鼻间的气息有出无进。一眼见到稆一搂着她的孩子,当即泪如泉涌,挣扎着起身,半跪半趴在地上对稆一猛磕头。
稆一大惊,忙命玄阳扶住。
fù人哭道:“法师有所不知,我本是户部侍郎侧室。初纳我时,侍郎对我宠幸有加,可不过半载他又另纳一妾,我即失宠,真应了‘但见新人笑,不闻旧人哭'。那时我已有孕,侍郎待我尚可,好吃好喝供着,却不想我生下一女他待我便如这数九寒天,寒飕飕冷冰冰。我母女俩在府中受尽白眼,如同仆从。除夕前,侍郎不知听信谁的谗言,竟嫌我俩秽气命人赶出府来,流落街头。法师,我自知命已不保,可我的儿无去处,如何存活!今日巧遇,万望法师垂怜,救救她!请法师垂怜啊!”
R-胡麻饼:类似于今天的芝麻饼。
郎君:唐代少年被旁人称为“郎君”。
毕罗:两字应为食字旁(我的字库里没这两个字!)类似今天的馅饼,唐时有专门的毕罗店,按斤卖。
汤饼:也就是今天的面条。
古楼子:用的是羊ròu,应是今天夹ròu大饼的起源。
果子:唐时称点心为果子,杂果子是笼统地说点心式样多。
天心五雷正法:为情节推动需要,借用了天心五雷正法的说法,定有出入,文中只作小说看即可。
女子外yīn内阳,男子外阳内yīn:确为道家说法,只是其意肯定不是小说中的意思,小说中为情节需要挪它来用。
第五章 不打不相识 法师收三徒 [本章字数:3186 最新更新时间:2013-05-17 13:52:55.0]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何况是一位命已不保的母亲苦苦跪求托孤之举,稆一怎忍推辞,遂在这位母亲面前简单地做了一场收徒的仪式,赐女孩道号:太清,为她的第二个徒弟。收徒毕,苦命的母亲眷恋着自己的女儿逝世,稆一法师净身更衣为她做了场斋醮。
自此,太清与玄阳跟随稆一在太乙山中修行悟道。太清年幼,玄阳视为己妹,饮食起居于一处,又教她认字习字,口授《太平经》、《周易参同契》等道家经书;玄阳研习法术、符咒时,太清亦相随侍立。
二人情同手足,稆一法师甚感宽慰,便在来年太清之母逝世一年祭时,派玄阳携太清回长安,为太清之母扫墓。
这日亦同去年之日,正月的寒风呼啸,冬天似没有要离去的意思。太清在母亲的坟头上摆下祭品,洒酒祭奠,磕头痛哭,拭泪起身又给坟上添了土方罢。
玄阳拉过她,一面为她擦泪一面宽慰,二人往回走,刚到长安城明德门处,太清止步,望着人来人往的城门对玄阳乞求道:“师姐,我想吃毕罗。”
本想回绝的玄阳话才到嘴边,忽想起太清之母临去前手中那块变硬的毕罗,那恐怕是母亲留给女儿唯一的食物,遂转念面色放柔道:“你若应了我,吃了毕罗即刻回山中,我便随你入城。”
太清忙连连点头应承。玄阳便携起她的小手径入长安城中长兴里的毕罗店。店家见来了两位女冠,面色有异,伙计上前招呼时也不甚上心,还无礼问道:“小道身上有钱么?”
玄阳当下拉起脸责问道:“怎如此无礼!?”将一锾钱R抛在桌面。伙计即刻变换出一副恭敬笑脸道:“方才多有得罪,勿怪,勿怪!”玄阳清冷的杏眼儿不瞧伙计,只直眼瞪向店家,店家赶忙亲自端了新熟的毕罗前来招呼陪罪。
这店家将本已洁净的桌面又擦了一道,双手奉上毕罗,陪笑道:“小娘子有所不知。这几日我店中常来一乞儿,满面污垢,赤着脚,身着一件破烂不堪的木兰色道袍。进门就要吃的,且不付帐就走。伙计抓他,他不知施了什么法脱身去,伙计抓住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