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5 章(第2/4页)  东魔记-狐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中牛马俱成群,绫罗绸缎使不尽,金银珠玉道荣华。

    当下主客归坐,刘仪寒暄道:“午时雨大,文解、家状、结保文书r可还好?”董举子愁道:“家状湿了,正摊在桌上晾着,只求完好无损才安心。”二人又吃了几回酒,至掌灯时,刘仪道:“如此良宵只有酒馔甚是无趣。我那内子r倒会弹几曲琵琶,不如让她弹曲助兴如何?”

    董举子笑道:“难得阿郎有如此雅兴。恰巧我会横吹r,自荐与你妻配合上一曲,不知阿郎意下如何?”

    刘仪道:“求之不得。你不知,那些吹的弹的我一概不会,光见着就犯晕,只听她弹弹曲儿便罢了。”说着命人去取举子的横吹来。又在酒案前安一座儿,他的内子便抱着琵琶坐了,十指纤纤一拨弦如冰壶乍裂,清音流淌。

    董举子赞道:“好曲!好技艺!”双手合着音韵拍打,至曲子转承处以笛音相配,珠联璧和般美妙。

    曲子初如溪水漫流清澈,层层叠叠有高有低;随后节节高起如溪变河,汩汩有声,渐次如浪翻起轻拍两岸;忽然拔了个尖音,像一道银瀑跃下高陡峭壁,银水砸入潭水中,浪花飞溅声如雷鸣;顷刻间轰鸣声一声赶一声,渐而又愈拉愈远,水声愈低愈细,仿若已离了水瀑又在溪流上dàng漾,曲声渐渐就收住了。

    满屋子的人都屏气凝神约半盏茶之久,一动不动。那娘子横抱琵琶微垂面偷瞧董举子,暗道:这郎君是这等神仙般的人物,又深谙音律。我久不弹琵琶必有疏漏处,他竟都悄悄地替我遮了过去。可恨我与他相逢未在出嫁前,却配了刘仪这个粗鲁的莽汉,每日只知呼喝怒骂,全无夫妻温情。

    那刘仪也端着一盏酒呆愣地直眼盯着董举子,心道:如此这般非凡人物,我虽不好男风却也心神动摇。何况他才学音律俱佳,又是那样的人品,真真宁愿团领衫下死,做鬼也风流。

    这一头董举子收了横吹,见众人不动,忙问:“阿郎,我的笛声可还入耳?”

    一声问话众人方缓过神,不由高声叫好,轰然雷动,连廊下也站满了奴仆个个赞不绝口。

    刘妻斟上酒双手奉与他道:“百转千回,溪逢江河,笛声如神曲。”刘仪也道:“甚是美妙,绕梁三日不绝啊。郎君若是不嫌,在此暂住几日再赶往长安不迟。此处距长安不过七十里路,我家有良驹,到时郎君只消半日功夫便到了,断不会误了科考报名日。”

    董举子忙道:“不可,阿郎与小娘子心意,我已心领。只是我日夜不停赶路只为这一大事,断不敢久留。多谢二位苦留,我只借宿,明日一早定要动身的。”

    刘仪夫妻又劝了几回,无奈董举子心意坚决,只得作罢。吃罢酒宴熄了灯各自安睡。只是这一夜,刘仪夫妻虽同床却异梦,二人却又想着同一人,以至都一夜无眠。

    R-盂兰盆会:盂兰盆为天竺语,意为“解救倒悬”。我国的盂兰盆会历史悠久,南北朝《荆楚岁时记》就载有:七月十五日,僧尼道俗悉营盆供诸佛。另,七月十五日这一天不仅称盂兰盆会,亦称“中元节”或“七月节”,有些地方又叫“亡人节”或“七月半”。

    九酿:唐时宜城所产的酒,唐.李肇的《唐国史补》中有记载,为当时的名酒之一。

    文解、家状、结保文书:唐代举子进京赶考报名时必要上jiāo的三样文书。文解是州府推荐书;家状是举子自己填写,写有自己的籍贯、三代名讳、本人体貌特征等;结保文书相当于举子的“政审”文书,上面一定要写举子在京师的现居住地,以便张榜后能及时传报。

    内子:唐代人称妻子为“内子”。

    横吹:笛子雅称的一种。唐代笛子还有大横吹和小横吹的区别。竖吹的篪才被称为箫,横吹则称为笛。

    第八章 色字为刀 夫妻殒命 [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