纬六十九度的诺里尔斯克是全苏生活水平最高的城市。
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六十八万八千人。
伊尔库茨克:四十七万三千人(长寿者很多,八十到一百一十五岁者在一千人中有六人)。
乌兰乌德:二十七万人。
赤塔:二十五万八千人。
安加尔斯克:二十一万三千人。
勃腊茨克:十六万八千人(新兴城市,青少年很多,人口增长显著)。
诺里尔斯克:十四万五千人。
苏联于一九七四年公布了贝阿铁路 [ 译者注:即第二条西伯利亚铁路 ] 的建设计划(十年建设计划)。东西伯利亚的开发日新月异,预料将在西伯利亚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另外,东西伯利亚还是列宁 [ 作者注:列宁 一八九五年,二十七岁的列宁被判刑三年并流放西伯利亚。一八九七年二月十七日从彼得堡(俄国首都)动身,途经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到达叶尼塞河上游的舒申斯克村。一九○○年一月刑满, ] 和斯大林 [ 作者注:斯大林 作为政治犯,曾三次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第一次二十三岁,一九○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被送往伊尔库茨克北面的偏僻村落,一个月后逃跑。第二次是一九一二年夏,被送往托木斯克北部毕河畔的纳雷姆,两个月后逃回首都彼得堡。第三次是一九一三年二月被捕,同年夏被送往极北地区的图鲁汉斯克。图鲁汉斯当时人口仅一万二千人,严冬季节温度达零下六十度,距最近的火车站克拉斯诺雅尔斯克有几百公里。第二年,又被送往库烈伊卡。第一次世界大战bào发后,列宁所写的反战纲领在西伯利亚的政治犯中广为传播。不久,在被流放的犯人中开始了征兵。一九一七年十二月,斯大林也在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应征,但因左腕有疾未入伍,此时俄国革命bào发,他同被流放的犯人一道回到了革命圣地彼得堡,担任了党务最高负责人。 ] 青年时代的流放地。
三、远东
苏联的远东是指勒拿河流域的雅库特自治共和国和濒临太平洋沿岸的各州、边疆区(参见下表)。它北濒北冰洋,南接中国的东北地区(一部分接北朝鲜)。今后将日益开拓发展,给西太平洋的形势以重大影响。
州、边疆区名 面积(万平方公里) 人口(万) 首府 人口(万)
堪察加州 47.1 28.1 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 12.9
马加丹州 119.7 34.0 马加丹 8.5
哈巴罗夫斯克(伯力)边疆区 82.4 133.6 哈巴罗夫斯克(伯力) 44.8
滨海边疆区 16.6 166.9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41.0
阿穆尔州 36.4 78.2 布拉戈维申斯夫(海兰泡) 12.6
色楞格州 8.7 63.9 南萨哈林斯克 9.3
雅库特自治共和国 310.3 66.2 雅库特 9.8
总计 621.2 570.9
远东的地理特点是:地域辽阔,濒临太平洋,受海洋的影响大。这里山脉多,西接东西伯利亚,北部有维尔霍扬斯克(海拔一千五百米左右)、契尔斯基(海拔二千三百米)和科累马(海拔二千米左右)各山脉,在日本海沿岸有锡霍特山脉(海拔二千米)。堪察加山脉(海拔三、四千米)南北走向,象一条锁链把堪察加半岛、库页岛、千岛群岛连在一起,中间有高达四千七百五十米的克留赤夫火山。南部夏季由于受海洋潮湿空气的影响,降雨很多;而冬季却相反。堪察加半岛南部和千岛群岛附近所以常常浓雾弥漫,是因为受黑潮 [ 译者注:沿日本列岛由南向北流动的一股强大暖流,又称日本暖流或台湾暖流。 ] 和寒流的共同影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