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这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的对日作战中已经实践过。
5. 向边远地区进行战略机动
中苏边境远离苏联的中心地区,大部队的战略机动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这是不利之点。但是苏联想利用发达的jiāo通通信手段、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教育训练,来缩短战略机动的时间。目前,苏联似乎正在频繁地进行这方面的教育训练。
一九四五年五月至七月间,苏联为参加对日作战,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克服了长达九千至一万二千公里的距离,把四个集团军,一个独立师共计二十七个师又十二个旅的兵力(其中包括二个方面军司令部和一个坦克集团军)从西欧调到远东。据资料说,从西欧至远东和后贝加尔地区的军用货车达三万六千辆,其中百分之六十三运输作战物资,百分之三十七运输补给物资。基于这些经验,苏联似乎正在改善铁路、汽车、飞机的远距离运输方式,使用管线解决油料、饮水的补给,同时反复演练大部队向边远地区的战略机动能力。从这一点来说,不能用老眼光看待苏军对中苏边境地区的增援能力,但是从西伯利亚铁路的运输能力(现在每天二十万吨左右?)看,要保障二、三百万大军的供给还是有问题的。
6. 现代战斗训练
从“华约”军队的各种演习看(包括在远东的演习),苏联显然在实施着含战术核武器在内的现代战斗训练。在一九三九年的诺门坎作战中,苏联使用了装甲输送车,动用了大约四千三百辆卡车和油罐车,运输了五万五千吨作战物资。苏联在一九七二年秋和一九七三年冬分别举行了大演习,一再进行现代战斗训练。
图33 苏联远东战役(1945.8)
第四节 苏联的作战准备
下图说明苏联过去用武力把中国边境地区置于自己势力之下的情况(期间等),从中多少可以看出苏联的企图。
一九六○年前后,中苏关系开始恶化。从那时起,苏联开始警惕中国,严密防守边境地区。一九六九年三月珍宝岛事件发生后,苏联为应付万一,军界开始研究对中国的作战方案,并逐年努力使之具体化。毫无疑问,苏联不是无的放矢,而是按照军事首脑机关制定的作战计划,增加它在中苏边境方向的兵力。
这里,我们站在苏联的立场上,探讨一下苏军的各种作战设想,弄清它们的利害得失,不能说是没有意义的。
图34
一、对新疆地区的作战
苏联对新疆地区的攻势作战有如下有利条件:
1. 作战正面宽大,便于大兵团展开。
2. 在吉尔吉斯和外蒙古西部方向进攻的配合下,可以进行外线作战。必要时,还可以使空降部队在后方降落。切断中国的后方补给线。
3. 在广阔的纵深内设有机场,能展开优势的空军,因而空中作战对苏联有利。
4. 中亚的铁路、公路比中国方面(只有一条铁路和两条公路)发达,在补给方面苏联处于优势。
5. 有过去的经验和居民可资利用,收集情报容易,新疆的情况基本上为苏联所掌握。
总之,苏联对新疆地区的作战指导思想是:切断新疆与中国内地的联系,迅速占领新疆。苏联使用的兵力可能是十个师左右。从人口稀少、民族、地形和过去的经验看,新疆被占领后似乎不大可能广泛开展游击战。
二、对西藏的作战
主要是利用印度对中国的恐惧心理和对西藏的关心,支持印度对西藏渗透,策划西藏独立。估计苏联即使在控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