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雀跃。
这丫头虽然土点,黑点,说话也怪,但是那双眼睛却像天上的星星,又黑又亮,笑起来的时候,又弯成了月亮。
被她抱过的地方莫名的酥痒,她那么小,那么轻,还软绵绵的,身上有很淡很淡的香味。
………………
下午的课还是在新校区的阶梯教室,谢知秋选了个角落的位置。课程是《美文鉴赏》,理工科的专业竟然还有这个课,也算是奇葩。
老师姓曲,是个中年女人,略胖,脸涂的很白,嘴唇红艳艳的,她说:“我们每次上课都要选一名同学上来读文章,诗,新闻,小说都可以,五分钟,一是锻炼大家的胆量,一是提高大家的阅读兴趣……”
谢知秋拿出小说来看,课本已经看完了,基本上都是节选的散文或小说,东拼西凑的,而且大部分都看过原文,只要课上点个卯,考试通过就可以了。
谢知秋看书一向很投入,无论是说话的声音还是出现在眼前的人都会变成虚的。有人一个劲地踢她的凳子,谁这么欠收拾!谢知秋不悦地回过头,四眼说:“老师叫你。”他什么时候坐到后面来了?谢知秋还在愣神,猛然听到曲老师的一声断喝,“谢知秋!”
谢知秋打了个激灵,转过头的同时站了起来。
曲老师的脸色铁青,“谢知秋把我刚才的话重复一遍!”
谢知秋一脸懵逼,哪里知道她说什么。
☆、路见不平一声吼
曲老师黑着脸,“你不听我的课,要么是嫌我讲的不好,要么就是全会了,不屑于听,我问你《雷雨》是谁在什么背景下写的?”
谢知秋像背课文一样背了起来,“《雷雨》,作者曹禺,生于1910年,卒于1996年,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省潜江县,出生于天津。1922年进入南开中学,1928年升入南开大学政治系,1930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3年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发表在1934年的《文学季刊》上,1935年公演后受到热烈欢迎。
曹禺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谢知秋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谢知秋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谢知秋才拿起笔。《雷雨》是谢知秋的第一声□□,或许是一声呼喊。”在《曹禺选集后记》中又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谢知秋,谢知秋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