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希特勒采取另外一种战略,是否我们加速在一九四一年这样关键的一年取得胜利。古德里安积极主张先攻打莫斯科,但我们又决定先夺取乌克兰,八月份就放弃了先攻打莫斯科的计划。如果把攻打莫斯科始终作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突击来看待,也许会取得决定xìng的战果。那时的俄国就可能彻底垮台了,我们的处境总会比一八一二年强得多。莫斯科已经不是一个处于低级发展阶段的国家的首都,而是斯大林的国家机器的纽带,是重要的工业区,更重要的,它是俄国欧洲部分的铁路枢纽。然而,有一点是不容忽视的,即虽然德军在质量上占很大优势,而且握有制空权,但也有许多不利条件。我们进军俄国,最大的一个障碍就是,俄国的公路网是很不发达的。关于这一点,利德尔·哈特曾作过非常中肯的叙述:
如果苏维埃政权在俄国建立起象西方国家所具有的那样的公路网,也许俄国很快就被打败了。由于道路条件不好,德军机械化部队的行动受到了很大限制。但是,这一结论并不尽然。德军失掉取胜之机,是因为部队的机动主要依靠了轮式车辆,而不是依靠履带式车辆。在那些泥泞的道路上,坦克可以照常前进,而轮式车辆则早已陷入泥沼。尽管道路不好,如果坦克部队配以履带式运输车辆,它们大可在秋季到来之前占领俄国的重要中心。 [ 注:见利德尔·哈特著:《山那边》。 ]
第二个因素是,俄国的坦克质量很高。一九四一年,我们的坦克还赶不上T-34坦克。这种坦克装甲厚达50毫米,装有76毫米高速火pào,行驶速度很高,而且通行能力很好。直到我们的先头部队已经接近莫斯科时,他们才开始大量使用这种坦克;随后它们在保卫俄国首都的作战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古德里安曾谈到,他的第24坦克军于一九四一年十月十一日,在奥廖尔东北曾怎样遭到猛烈的反击,他着重指出:“大量的俄国T-34坦克参加战斗,使德军坦克遭到很大损失,原来我们一直占有坦克优势,可现在的形势却正好相反。” [ 注:见《坦克指挥官》。 ] 在古德里安的建议之下,采取了一些措施,加速生产改进型的T-III和T-IV坦克,同时还加厚了现有的这些坦克的装甲。 [ 注:法兰西战局以后,希特勒已看出,需要提高坦克的火力,并责令把T-III型坦克的37毫米pào换成长身管的50毫米高速火pào(L60)。古德里安在他的《坦克指挥官》一书中曾谈到,陆军军械部是怎样修改希特勒的指令的,他们擅自把37毫米pào换成短身管50毫米低速火pàoL42,根本没有得到元首的许可。古德里安说,希特勒“非常恼怒,他对军械部的主管军官敢于这样专横,决不宽容。”希特勒的恼怒是情有可原的,因为这种自行其是的作法对打输这场战争是有很大关系的。 ]
谈到一九四二年我们的夏季攻势,我想先说一下德军突破俄军防线进至顿河一线的情况,因为这足以清楚地说明我们运用坦克兵的基本原则,以及我们能取得如此重大战术胜利的缘由。一九四二年六、七月间,德军在俄国南方的进攻,再次说明机动作战的重要xìng,同时也越发证明古德里安的说法是正确的:“坦克的发动机是跟火pào一样重要的武器。”
在进攻中,我坦克兵拥有优势的空中支援。但在东线作战,空中支援的意义可没有象在法国和非洲作战时那样大。如果说一九四O年和一九四四、一九四五年在西线作战中,航空兵对坦克战的胜败起着很大的作用,那么在俄国的辽阔平原上,坦克集团军则是夺取胜利的主要力量。航空兵支援只能在局部地区和有限的时间内得到保证,从来没有象西线作战那样,德军在一九四O年,英美联军在一九四四、一九四五年所达到的那种有效程度。
我可决不是说,在俄国不怎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