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9 章(第3/4页)  坦克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地雷场和反坦克壕沟来加强这种“反坦克阵”,而且在雷带之间还布有散雷。俄军布雷的速度是相当可观的,他们两三昼夜就可以布设3万多枚地雷。在德军一个军的行动地带内,一天之内常常要排除4万枚地雷。我们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实施进攻时,虽然突入纵深只有12英里,但却完全处在地雷场的包围之中,到处都得对付“反坦克阵”。值得注意的是,俄军的伪装是搞得很巧妙的。如果没有一辆坦克被zhà坏或者不是俄军的反坦克pào开了火,简直就发现不了他们的地雷场和“反坦克阵”。

    那么,德军坦克又怎么能够在俄军的对坦克防御中打通一条道路呢?回答这个问题是困难的。究竟采取什么方法,这要根据当时具体情况和作战的兵力而定。“堡垒”战役能够取得一些战果,是由于准备工作十分周密,地空部队的协同组织得好。在“堡垒”战役中德军坦克部队成“楔”形队形行动。这种队形事实证明是很有效的。“楔”的顶部是重坦克,“虎”型坦克对付俄军纵深配置地对坦克防御是很得力的。“虎”型坦克的88毫米pào优于俄式各型坦克的火pào,但是,据我所知,“豹”式坦克还处在发展期,是不成熟的。我们的T-IV坦克对突破俄军纵深配置的反坦克防御还没有把握。我们所以能占领许多俄军阵地,是由于我们能够很好地配合使用所有的重武器。

    “堡垒”战役和其他一些战役都能证明,进攻的坦克如能集中火力,而且指挥得当,就能压制反坦克防御的火力。这样的理论付诸实施,就引起了坦克队形和战术的变化。坦克的“楔”形队形被“钟”形队形所代替。“钟”形队形.就是超重型坦克在中央,中型坦克在左右侧后成八字形,轻型坦克在重坦克后边,随时准备实施追击。这种队形对压制反坦克的宽正面火力是最为有效的。坦克指挥官,同所有重武器的观察员一起,在“钟”形队形内紧随先头的中型坦克行进。他利用无线电台与战斗轰zhà机和支援地面部队的其它飞机进行联系。乘坐装甲输送车的工程兵在“钟”形队形中先头坦克之后跟进,随时准备在地雷场开辟通路。编成这种队形实施进攻,如能组织好各兵种的密切协同,一般都能获得成功。

    夜间进攻是经常带有某些恐怖感的。为能在夜间突破纵深梯次配置的对坦克防御,采取了其它一些办法。夜间要选择便于坦克行动的地形,天候条件要好,最好是月夜。进攻部队的指挥官应在白天勘察地形。由于我们的坦克上没有适用的罗盘,夜间应沿易于辨别的公路或乡间土路行进。即使在夜间进攻,“钟”形队形也是适用的。前进时的队形要稍密集一些,坦克的间隔也要缩小。夜暗对防御的火pào影响很大,经周密准备的夜间进攻,一般也不会遭受很大损失。当然,在夜间条件下,需要有训练有素的军官和熟练的坦克驾驶员。

    坦克成功地对付纵深梯次配置的反坦克防御,要作到以下几点: [ 注:这几点适用于一九四三年的条件。总的来说,后来也适用,只是有的情况有了一些变化。例如,新型坦克已不需停下来shè击。 ]

    (1)利用一切可能进行空中和地面侦察。

    (2)进攻的坦克部队应尽量多编一些超重坦克,使用在主要突击方向上。

    (3)火力的集中要迅速而有效,坦克除进行shè击外,一般不得停顿。

    (4)支援进攻的所有重武器的观察员都要坦克跟进,坦克指挥官和空军之间要保持无线电联络。

    (5)乘坐装甲输送车的工程兵必须尾随坦克跟进。

    (6)轻型坦克应随时准备发展战果。

    (7)在整个战斗过程中,应利用专门的装甲车辆为坦克补给油料和弹yào。这是一项艰巨任务,需要有很多的经验。

    (8)坦克应配有烟幕罐,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