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0 章(第1/4页)  坦克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些俄国人宁愿去死,也不愿忍辱求生,这使我们毫无办法。”

    关于俄军指挥官的情况,可以归纳这样几点:

    (1)几乎在所有的情况下,他们都坚决而严格地执行命令或预先定下的决心。他们不管情况有什么变化,也不管敌方有什么反应,更不管己方部队的损失,一成不变地执行命令。当然,这种作法是有严重缺陷的,但是它也有很大的好处。

    (2)他们拥有几乎是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去弥补伤亡。俄军能经得起重大损失,因此对于损失是毫不在意的。

    在计划作战行动时,对俄军的反应加以考虑是很必要的、战术上的时间计算,战果的估计以及使用武器的数量,在很大程度上都决定于这个因素。然而,必须指出,有的时候,战斗坚强的俄军在不很厉害的pào火之下却惊慌失措起来或表现神经过敏。但是,这种情况是极少见的,如果侧重考虑这一点,就会犯大错误。把俄军的顽强xìng估计高一点总要好一些。他们的软弱只是一种例外,永远也不要认为俄军经受不住艰苦的考验。

    第十五章 退回第聂伯河一线

    俄军的夏季攻势--退却问题--第聂伯河防御

    俄军的夏季攻势

    军事评论家们研究德国于一九一八年突然失败的原因时。得出的结论是:这是鲁登道夫大举进攻失败的结果。另外的原因就是,“当军队知道,最后的兵力正在消耗掉,而且是白白消耗掉的,因而士气非常之低落。”

    一九四三年的情况与此很相仿,德军之花已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凋谢。在这次会战中,我们的部队以不顾一切的决心实施进攻,准备决一死战。他们投入这场战斗时的决断精神,并不比一九一八年的进攻部队差。也许有人认为,如果我们从库尔斯克这个倒霉的突出部撤退下来,一定会大伤士气,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我们的队伍确实削弱了许多,但是战斗部队的坚定决心却没有动摇。这里不是详细探讨这个问题的场合,但是有一点很明显,即我军的顽强精神确实使敌人大伤脑筋。邱吉尔和罗斯福要求“无条件投降”,使我们在西线绝了望。而在俄国战场战斗的士兵们也清楚地知道,若红军侵占我们国家,悲惨的命运就会降临到东德身上。因此,尽管库尔斯克会战的战略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但这不会使我军的决心和士气有所减弱。

    德军在库尔斯克的进攻还在进行的时候,俄军在勃良斯克和奥廖尔之间展开猛烈突击,并且已经把这一突击发展为大规模的进攻行动。第9集团军在“堡垒”战役期间大为削弱,已无力坚守奥廖尔突出部。非常令人吃惊的是,希特勒不仅同意第9集团军的大规模退却,而且要求要快。 [ 注:见《希特勒指挥战争》。 ] 他采取这种异常措施的原因是,他担忧意大利的形势。他要求把尽量多的部队从俄国调出,以恢复南欧的态势。于是,第9集团军于八月五日放弃了奥廖尔,退到了迭斯纳河的彼岸。俄军继续疯狂进攻,并强使克鲁格元帅的“中央”集团军群退向斯摩棱斯克。可惜,希特勒却一味要“南方”集团军群死守其前进阵地,并抗击俄军于八月三日向哈尔科夫和贝尔果罗德发起的进攻。

    由于我进攻失利和党卫军坦克军撤到意大利,我们的防线被削弱了。此外,预备队也已调到南面的北顿涅茨河一线 [ 注:这是为了对付俄军于七月下半月向斯大林诺发起的进攻。 ] ,在托马罗夫卡东南,俄军突破了第52步兵军的防线,于八月四日占领贝尔果罗德,军部被俄军坦克冲垮。第48坦克军奉命去控制我们右翼的受威胁地区。在随后的两个星期内,我军被迫逐渐向苏梅-哈尔科夫铁路线收拢。俄军的进攻规模很大,“大日耳曼”装甲步兵师被从“中央”集团军群调回给我们,以便能使我们对付俄军这次进攻。在我们右翼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