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7 章(第3/4页)  坦克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由于他们群居的本能,再加上下级指挥官不会机断行事,只得采取密集队形实施冲击。多亏他们占有数量优势,因此也能取得多次的胜利。但是,经验表明,如果防御一方的军队训练有素,拥有大量的武器,而且指挥官也果断,那么,这种密集队形的进攻,是完全可以摧垮的。

    俄军编制人数很多的师,常常在狭窄的正面上实施进攻。防者阵地的前面,很快就会出现黑压压的俄军,他们象是从地里钻出来一样,形如潮涌,势不可挡,我们用pào火打开的大缺口,刹时间就封闭住了。他们后浪推前浪地前进,直到兵力接济不上为止。或许也有退潮现象。但是,在许多情况下,他们是不后退的,而是以不可抑制的锐势冲向前去。要想击退这种进攻,不光是兵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精神因素的作用。只有那些久经沙场的老兵才能克服紧扣心弦的恐惧心理;只有意识到本身职责和有自信心的士兵,那些善于掌握自己行动的士兵,才能抵挡得住俄军密集队形进攻的势头。有时,俄军的突击部队领到一些伏特加酒,在进攻的前夜,常常听到他们阵地上野兽般地一片吼叫。

    一九四一年以后,俄军给集群的士兵增添了集群的坦克。这样的进攻就越发难以对付了,面对这种进攻,也越发使人精神紧张。

    虽然,俄军并不善于随时整编部队,但是他们懂得应经常掌握有新部队,以便能及时替换那些在战斗中被击溃或消耗殆尽的部队。他们常以惊人的速度替换已经消耗差不多了的部队。但是他们的作法是残酷无情的,典型地反映了俄国人的思想。有时,俄军竟然征召整个街区或整个城镇的男xìng居民参军,不管他们的年龄、民族或职业。只经过几天的训练或全然不训练,就把他们投入战斗。这些人没有军装,有时甚至都没有武器。他们学习在战斗中需要的一切,他们在战场上捡起倒下去的战友的qiāng。俄军的军官们也深知,这些人的军事价值是微乎其微的,但是他们可以用于堵口子,这样也就算达到了使用他们的目的。

    我已经说到过俄军渗透的天才。渗透是一种作战形式,搞这种活动,谁也比不过俄国人。我还强调过,他们对建立桥头阵地和其它的前进阵地,都有强烈的兴趣。我必须着重指出,俄军一个登陆场并不止起一次作用。一个登陆场将不断地接受新部队、新坦克、新火pào,直到它完全没用了为止。

    俄军喜欢让部队夜间转移,而且行动起来很高明。但是,他们不喜欢在夜间进行大规模的进攻,这似乎是因为,他们的下级军官还没有受过充分的夜间训练。不过,他们有时也进行有限目的夜间进攻,或者是为了收复失地,或者是为了更好地实施昼间进攻。

    跟俄国人打仗,必须惯于采用新的作战方法。仗要打得无所顾忌,而且要灵活。无论什么时候也不能麻痹大意,必须准备随时应付突然的袭击,不要光靠众所周知的战术原则去战斗,因为谁也不得而知俄军会作出何种反应。面对包围,突然袭击和欺骗行动,说不上俄军会有什么反应。在许多情况下,俄军都是靠本能的反应,而不是靠战术原则。必须承认,他们的本能的反应,经常比军事学院教出来的那些东西对他们还有用。乍看起来,他们采取的办法似乎是难以理解的,但是却经常证明是完全正确的。

    俄军有一个战术上的错误,但是尽管有惨痛的教训,他们也不愿意纠正这个错误,我指的是他们一味地相信高地的重要xìng。他们拚死拚活地去攻打高地,扼守高地,根本不管这块高地是否重要。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占领某高地在战术上并不是有利的,但是俄军却理解不了这一层,拚命去夺高地,以致遭到很大损失。

    各兵种的特点

    我前面所说的,主要涉及到俄军的步兵。他们的步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全面地保持了苏沃洛夫和斯科贝列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