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lún堡自杀惨死 [ 注:他作为战争罪犯等待受审时,跳楼自杀身死。 ] 。
巴尔克在上任以前,先到希特勒那里,听他长时间讲述了军事形势。元首认为,英美军队将被阻于以下之线:由斯凯尔特河口开始,沿“西部壁垒”至梅斯直到孚日山。由于补给的困难,敌人必将停止前进。希特勒宣称,他要利用这一停歇时间,向比利时发动一次反攻。他说十一月中旬就是执行这一行动的合适时间,实际上这一时间推迟了约四个星期。随后讨论了“G”集团军群的情况。希特勒怒气冲冲地责难了布拉斯科维茨指挥部队的方法,他斥责他胆子太小,缺乏进攻精神。事实上,他是想让布拉斯科维茨攻击巴顿第3集团军的翼侧,并把它击退到兰斯(我们不久就证明,希特勒的这一指责是荒谬的)。最后,希特勒正式下令:巴尔克应竭尽全力守住阿尔萨斯-洛林一线,因为政治形势要求守住旧帝国的省分。巴尔克还应为赢得时间而进行战斗,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不要指望调动在阿登地区进攻的部队来支援“G”集团军群。
九月初,lún斯德元帅重任西线德军总司令,我的老友维斯特佛尔中将给他当参谋长 [ 注:维斯特佛尔由意大利来到这里。他在意大利给凯塞林当参谋长。 ] 。原来的总司令莫德尔元帅调去指挥驻荷兰和比利时的“B”集团军群,他顺利地把曾在诺曼底浴血作战的残余部队解救了出来,不久,由于坚守荷兰南部而使他的声望提高。九月末,由于在阿纳姆取得胜利,情况有所好转。
我们同lún斯德及其司令部的关系非常融洽,这在随后的三个月中证明是至关紧要的。还在和平时期,我就认得这位元帅。他是一个受人尊重和敬佩的人,他和曼斯坦同被认为是德国第一流的战略家。维斯特佛尔是我最亲密的朋友之一,我们在非洲共事的时候就互相了解,而且工作配合得非常好。这种人事关系是很有用的,因为lún斯德对巴尔克的任命开始曾表示异议,理由是巴尔克没有同西方军队作战的经验。巴尔克是个xìng很强的指挥官,他从来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他在过去的一年里真是飞黄腾达,已由一个师长提升为集团军群司令官。lún斯德很少了解东线作战的情况,其实巴尔克在东线曾表现了卓越的战术才能。因此,老元帅开始对这一新任命有些怀疑,是不足为奇的。不久,这一怀疑就消除了,我们愉快地在一起共事,这可能与我同lún斯德和维斯特佛尔相识有很大关系 [ 注:我很遗憾,在《为欧洲而战》这一名著中,凯斯特·维尔莫特模仿了美国官方史书《洛林战役》对巴尔克的评价,把巴尔克说成是喜欢虚张声势的履行严格纪律的人。对于美国的这部史书,除了对巴尔克的叙述以外,倒是没有什么可挑剔的,它对这次战役行动作了确实而公正的叙述。 ] 。
“G”集团军群的情况
“G”集团军群在巴尔克于九月二十一日接替指挥时的部署情况如下:
诺贝尔斯道夫将军的第1集团军位于梅斯-圣萨林地域;
曼提费尔将军的第5坦克集团军在吕内维尔和埃皮纳尔之间掩护孚日山;
维斯将军的第19集团军掩护南孚日山和贝尔弗特山口。
诺贝尔斯道夫在第48坦克军时是我的老军长,以后他一直在东线作战,于九月六日接任第1集团军司令官。曼提费尔也是直接由东线调来的,于九月十一日接任新职。他也是我们熟悉的人,他在基辅突出部作战中曾起过卓越作用。维斯是一位有经验的步兵将领,他于一九四四年六月开始指挥第19集团军,那还是在地中海沿岸作战的时候。在沿罗纳河谷撤退时,他发挥了很高的指挥才能。
巴尔克是在危急时刻接任指挥的,要想了解这一情况,必须从九月初谈起。那时,美军巴顿将军的第3集团军于八月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