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9 章(第2/4页)  东线:决战第聂伯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涉场,渡河路线两侧以标杆显示。

    10 月4 日晨,苏军坦克开始渡河。所有车辆一律以一挡驾驶。但河水还是钻入坦克,甚至漫过了驾驶员的座椅,又被风扇甩了出去。看上去,河中仿佛有一群喷水怪物。

    渡河进行了8 小时,有65 辆坦克成功进入对岸,其中包括50 辆T—34。只有3 辆在河中心熄火,也被拖车拖了出来。

    第5 近卫坦克军随后又碰到了更大的天险——第聂伯河。10 月5 日,该军奉命从斯瓦罗米耶强渡。此时,渡河材料还没有送到,潜渡也是不可能的。俄国人只得在次日搜集了一些器材,将第16 摩托化步兵旅送过河去。直到第四天,载重60 吨的木制舟桥纵列门桥架好,坦克才开始渡河。一直拖到10 月11 日日终,部队才完成渡河。

    2 、布克林桥头堡受挫

    在更受重视的布克林桥头堡,苏第3 近卫坦克集团军拥有较好的渡河器材。9 月底,集团军得到了重型舟桥,架设起载重16 吨的桥梁,并为T —34 建立了门桥渡口。据说一夜之间,就用4 个门桥送过了95 辆坦克和自行火pào。由于这些战车的支援,桥头堡内的苏军抗住了德军的强大反击。

    随后,苏联工兵又开始修建更牢固的桥梁。其间,他们遭到了德军不断的火力袭扰,死伤惨重,牺牲者中包括集团军工程兵主任奥努钦上校。但俄国人还是用2 周时间成功建起了750 米长的桩柱桥。10 月中旬,第3 近卫坦克集团军主力由此进入了布克林登陆场。

    德国人对布克林登陆场也没有掉以轻心,集中了第24、48 装甲军(隶属第8 集团军),以及第7、19 装甲师,第20 装甲步兵师等精锐部队。虽然第7 装甲师随后被调往第4 装甲集团军,但德国人依然保持了强大兵力。至1943 年10 月15 日,直接面对登陆场的第48 装甲军,下属有第19 装甲师,第11 装甲师和“帝国”师一部,第20 装甲步兵师,第72、112、255 步兵师。第48 装甲军军长原为克诺贝尔斯道夫,9 月30 日起为肖尔蒂茨步兵上将所取代。掩护其北翼的第24 装甲军,下属“帝国”师另一部兵力,以及第10 装甲步兵师和第34 步兵师。

    德国人沿着登陆场的前沿构筑防线。经验丰富的第48 装甲军制定了计划,保证各师火pào可以对任何产生威胁的地段实施集中轰击,由于苏军桥头堡比较狭小,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而德军的打击重点,则是苏联坦克,为此将调用包括高shèpào、反坦克壕、路障、雷场在内的一切手段。布克林地区本身有大量急剧起伏的雏谷,不利于苏军施展坦克攻势,却非常方便德军防御部队的隐蔽。

    考虑到德军准备充足,地形不利,苏军又弹yào不足,苏总参谋部和前线将领们早在9 月下旬就对由布克林发起主攻的正确xìng表示怀疑。9 月25 日,朱可夫直接向斯大林建议,另外寻找新的突破口。但斯大林依然不肯放弃由布克林实施突破的尝试,但也没有明确否定开辟新登陆场的建议。前面所说的基辅以北柳捷日登陆场也就因此而产生了。

    布克林登陆场当面的德军密切关注着苏军的动向。他们发现对手开始向前推进战壕,显然是为了缩短向德军前沿冲击的距离;夜间侦察机发现了逼近的苏军机械化部队;无线电通信频繁;另外,苏军实施试shè以准备shè击诸元,也被德军pào兵观测部队所察觉。这一切都是进攻在即的征兆。

    10 月16 日6 时30 分(德国时间),红军的进攻毫无悬念地开始了。首先是长达2 小时铺天盖地的pào击。据德方观测,每公里防线平均遭到了290 门火pào轰击,阵地被轰击的宛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