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2 章(第2/4页)  东线:决战第聂伯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巴尔克终于意识到实力不够,于12 月23 日抽回两翼,全线转入防御。12 月24 日这天,沮丧的“希特勒”师坦克手烧毁了7 辆无法回收的“虎”式坦克。该师带来反击的27 辆“虎”,至此已有11 辆全毁。

    4、反击的总结

    曼施坦因以超豪华阵容的兵团和指挥官发动的反击战,就这样黯然结束了。为了证明1 个多月的苦战并非毫无意义,第4 装甲集团军宣布了战果:击毙苏军2 万,俘虏4800 人,缴获和毁伤坦克603 辆,火pào300 门,反坦克pào1200 门。根据苏方的统计,11 月13 日—12 月22 日,第1 乌克兰方面军纯减员26443 人,伤61030 人。比较看来,德方此次发布的人员杀伤战果还比较准确。

    但德国人自己也很清楚,上述战果并不显著。12 月被抓获的苏军战俘中,一半是15—18 岁的少年,最小13 岁;另一半则是亚洲人或者老头子;罕有青壮士兵。这固然与苏联新兵质量下降有关,但也证明曼施坦因的反击未能消灭多少苏军基干。

    为了对付这些小孩和老头子,德国陆军的精英却遭到了不可挽回的损失。仅“希特勒”师就丧失了数千名步兵,全毁坦克60 余辆(含11 辆“虎”)。伤亡之惨,甚至超过了“城堡”行动。没有德第4 装甲集团军该阶段总损失的相关数据,但以“希特勒”师的损失推而广之,即使再打上些折扣,其总数估计也相当可观。

    曼施坦因等人还可以为其精锐部队的表现自我陶醉一番,但这种表现的实际意义却大大掉价了。一个多月的攻势,最优秀的德军兵团、强大的坦克部队,也不过前进了35—40 公里,从苏军推进最远的战线处拿回了两个jiāo通据点(日托米尔和科罗斯坚)。基辅离他们依然遥远。

    曼施坦因的最主要企图:击溃红军进攻锋芒,稳定基辅以西战线的任务,则根本没有完成。由于瓦图京没有动用太多战略预备队,就挡住了德军的攻势,斯大林增援给他的近卫第1 集团军、第18 集团军和坦克第1 集团军,得以集结成更强大的攻击军团。苏军还从新解放区得到了一些补充。至德军反击结束,乌克兰第1 方面军总兵力增强为83.1 万人,火pào和迫击pào约11400 门,坦克和自行火pào1125 辆,作战飞机529 架!

    5、瓦图京卷土重来

    瓦图京不打算给曼施坦因半天的喘息机会。利用德第48 装甲军纠缠于西北科罗斯坚方向的有利时机,瓦图京将主力展开于基辅以西的中央战线。在此集中了近卫第1 集团军,第18、第38 集团军,近卫坦克第3 集团军,坦克第1 集团军。赋予上述重兵集团的任务是:发起强大攻势,击溃布鲁西洛夫德军,随后向日托米尔、别尔季切夫、文尼察方向发展进攻。

    主攻集团两侧,还将采取两个辅助攻势:北翼,第60 集团军和近卫第1 集团军一部,攻击拉多梅什利德军,突向斯卢奇河。第13 集团军突击科罗斯坚、沃lún斯基新城和萨尔内;南翼,第40、27 集团军突向白采尔科维、乌曼,争取与乌克兰第2 方面军右翼会师。

    与此相比,德第4 装甲集团军至12月26日,只剩下22 个师外加一个军级集群。苏军主攻方向上,德军兵力更为薄弱,主要由第8、19 装甲师和“帝国”师支援。两军的大致态势为:

    北翼,苏第13、60 集团军,对德第59 军;中部(日托米尔方向),苏第1 近卫集团军和第18 集团军,对德第13 军;南部,苏第38、40、27 集团军,对德第7 军和第24 装甲军;苏军坦克预备队为第1 坦克集团军和第3 近卫坦克集团军,德军为第48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