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0 章(第2/4页)  婚纱照的陷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地上,而是要共享国内的资源,以便利于内地与香港共同的发展。因为,尽管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往jiāo易十分频繁,经济发展水平也越来越趋近,经济的联系也十分广泛与深厚,而且两地之间具有直接对接的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这些都为两地之间开展自由贸易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但是按照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理论,要素之间的势差大小,决定其贸易之间的利益大小。如果同样的一笔贸易,为什么不选择贸易要素势差大利益多的呢?笔者想这是任何一个商人都十分明了的问题。而且在信息成本较低的情况下,人们面对的可选择越多,其资源有效利用的可能xìng就越大。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如何,一般都在于彼此之间的游戏规则。在同一游戏规则下,商人完全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判断做出好的选择。以往的特区发展本来就是对全国其他地方的歧视,就是对其他地方不公平,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制度xìng的歧视状况早就该改变了。如果设立内地香港自由贸易区仍然是以画地为牢,仍然是以深圳画为率先自由贸易区的试点,这不仅是把以往的歧视xìng制度继续延伸,有悖于市场经济的原则,有悖于WTO的协议,也有悖于设立内地香港自由贸易区的宗旨,香港未来发展的利益也会由此减少。

    总之,设立内地香港自由贸易区,既不是仅为香港牟利而设立(有人就认为设立自由贸易区只要对香港有利就行。尽管此言是出自好心,但单边获利的贸易是不存在的,贸易只能在双方都赢时才得以进行),也不是仅为一个地方或一个地区,而是在“一国两制”下,在符合“世贸”规则及市场法则的情况下,如何确立在内地与港澳之间自由贸易的新模式。在这种前提下,内地香港自由贸易区应该是面对全国的自由贸易,应该是物品与服务的全面的自由贸易。

    (2002年1月)

    京港合作切入点:权力经济与人才

    第五届京港经济合作研讨洽谈会2001年10月23日在京举行,无论是北京方面还是香港方面都派出了高级别的、庞大的代表团参加。从会上传出的信息来看,参加者无不兴奋不已。北京方面希望借此机会能够吸引更多的港资入京,香港商界则看到了北京潜在的巨大商机。尤其是通过两地政府联手主动地开辟了进一步加强合作的通道,更是让两地商人看到了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如京港间经济合作协调机制的设立;2008年北京奥运会投资项目向港商开放;凡是国家允许开放的领域,都将尽快对香港投资者全面开放,国家逐步开放的领域,将对香港投资者开放试点;京港共同开发新的合作项目,携手开发京港两地旅游市场;对京港合资企业,北京将给予扶持,并提供优质的服务,等等。这些激动人心的信息无疑给面临着巨大困境的香港经济带来一线发展的曙光,对此港人怎能不兴奋呢?

    但是,20多年来,港人能够在珠江三角洲成就辉煌,在北京能否重造以往的历史呢?这就得看港商能否在既定的政策下找到两者经济合作更佳的切入点了。可以说,京港合作尽管在过去的几年里有所进展,据有关资料,截至2001年9月,香港在京投资累计签订合作项目214个,总金额达105亿左右美元,投资企业已达6230家。这与香港在广东与上海的投资相比微不足道,至于如何更好地加强两地经济合作,不仅在于提供一些好的优惠政策,不仅在于如何争取到一些临时xìng的项目,更重要的是应该找到两地经济长期合作的切入点。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真正地把握住北京经济的特色。

    其实,在北京,一没有坚实的现代工业,二没有发达的现代商业,三没有繁荣的现代金融服务业,但是它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就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而言,仅居于上海之后。之所以如此,就于北京的权力经济与人力资源汇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