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5 章(第2/4页)  婚纱照的陷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吸引力。但是,在瞬息万变的经济环境中,有多少企业愿意一直无休止地等待下去呢?除非是别无选择。如果香港市场向这些企业放开,他们一定会做出次优的选择。在他们看来,上市与不上市完全是两个不同质的概念。

    面对着中国内地这个庞大的市场,内地并不是没有公司愿意来香港融资上市,关键是有一系列的制度障碍使内地一些希望到香港上市的企业无法成行。因此,香港政府或相关部门,应该理清楚目前有哪些因素阻碍了内地企业来香港上市?这些因素应该通过什么方式来解决?在这些问题上香港政府能够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如果内地企业来香港上市的障碍解除,香港的金融市场重造辉煌也就指日可待了。

    (2001年8月)

    第五部分 香港生活中的金融第83节 H股红筹股近期在香港股市涌动

    从内地B股对国内投资者开放的消息一公布,香港股市中已沉寂多时的H股和红筹股就已开始涌动,特别是近期来更是一路高歌,热点纷繁。从2001年3月18日至4月10日,香港42家H股几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涨幅在30%以上的有18只之多,而同期恒生指数却下跌了4%;香港创业板中资背景的股票,如托普科技、金蝶软件、上海复旦等也有骄人表现,部分股票近期上涨了1倍以上。

    不可理喻的是,全球股市一片萧条,H股和红筹股却强劲上扬。有人会认为这是目前中国经济的宏观面强劲所赐,是因为国企改革有较大的进展所致。其实,就内地的宏观经济环境及国有企业改革的动作而言,这些方面并没有多大的进展,有所表现也多是表面文章,从根本上没有推高H股及红筹股的动力。而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是B股市场对境内投资者开放,使人们联想到H股红筹股是“B第二”了。

    试想,莫说是内地B股市场,就是A股市场,哪一个市场的上市公司可以与H股和红筹股的上市公司比拟呢?与在内地上市的上市公司相比,在香港上市的H股和红筹股基本都是大盘的绩优股,但A股市场的市盈率为60倍,B股市场的市盈率也由2001年2月19日前的10多倍上到45倍左右,而香港的H股红筹股的市盈率仍然在10倍左右徘徊。同样的公司,同一家企业,在不同的市场,市盈率相差如此之远,还不得不引起人们想像多多。加上,从最新公布的年报显示,多数H股公司去年的经营业绩有明显改善。连续3年赢利的公司不在少数。还有,从现有的外部环境来看,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表面上一枝独秀。加上最近B股市场的激活,全球的基金经理开始热中于投资中国概念股。在B股已有相当涨幅、海外上市的中国概念股随大市表现疲软的情况下,国企H股自然成为众多海外资金追逐的热点。野村证券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4月9~15日一周内,美国投资者将201亿美元投向亚洲基金,数额是2000年12月以来最多的。据香港一些券商透露,最近两个月的新开户数呈现稳定上升趋势,这类投资者的买单多为国企股。显然,外来资金的推动成为H股市场持续活跃的因素。

    最为重要的是,有迹象表明,内地热钱开始大量“逃往”香港股市。据悉,内地的一些投资者近期已将阵地转到香港,甚至有人组织炒股旅行团,组织内地有钱人到香港投资,而这些投资者的目标多瞄准H股。过去两星期,每天约有10~20名中国内地人士在香港开设户头,每人投资额约50万~400万人民币不等。不少从B股市场的急升中获得大利者,开始认为B股上升空间已经有限,并且认为,“今天的H股,就是昨天的B股”,故而大举进军H股市场。这可能是目前香港H股红筹股涌动的真正原因吧!但愿港人对H股红筹股也多留意一点,不要让一次淘金的机会擦肩而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