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0 章(第2/4页)  炒作?没事找事的事件营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败,而且败得没有余地。但是,市场会给“鸭鹅大战”一个怎样的裁决?

    中国广告协会咨询部李方午主任认为,产品的竞争力不是由广告决定的,市场才是试金石,哪些产品站得住脚,哪些企业能自下而上,最终还要还要经过市场的检验。他表示,一些新的产品、新的观点应运而生,对提高消费水平和丰富人民生活有促进作用。

    作为冬天御寒首选的羽绒服,几十年来款式、颜色实在过于单调。有关专家分析,对于保暖内衣行业在去年的遭遇,现在毁誉参半。但有一点不可忽视,保暖内衣行业在营销上开创了国内纺织品的突破,它们不仅仅只是停留在产品创新上,更是营销、广告、合作意识的创新。从这一意义上来讲,羽绒服市场也期待着这样一场创新革命。

    据了解,去年全国有羽绒服生产企业约300家,市场人士估计,这个数字今年将翻一番,其中相当部分就来自保暖内衣企业。

    保暖内衣企业有丰富的市场营销经验,大多是新型企业,机制灵活。但在上一个年度的激烈厮杀中,这些企业损失惨重,可能会急功近利。就在保暖内衣企业带着杀气和血腥挥师羽绒服行业的时候,其实这个新战场的空间已经缩小(据统计,2000年全国羽绒服的产销率只有50%,加上专卖店、专业市场的销售,产销率最多也只有70%),乐观的估计是,今年羽绒服市场的赢利水平将从去年的普遍赢利迅速跌至30%左右。因此,市场人士呼吁企业谨慎选择进入羽绒服市场。

    竞争更加激烈是不容置疑的,从广告宣传投入就可见一斑。调查显示,去年羽绒制品有近200个品牌在全国各地电视台投放了广告,广告额为1.3亿元(不含路牌、报刊、广播)。由中国羽绒工业协会组织的《中国羽绒之窗》推荐广告,目前已吸纳了12个老羽绒服品牌,将从9月20日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播到年底。

    于是有人开始担心,今冬羽绒服市场会否重蹈去年保暖内衣市场的覆辙?

    吴一鸣表示,我们进入羽绒行业是抱着向前辈们学习的态度,想与大家一道,把羽绒市场这个蛋糕做大。我们国家人均羽绒消费量距离世界最低平均水平相差10个百分点,可拓展的市场空间之大,要超过10个保暖内衣。所以,我们进入并不是去抢夺别人的市场,而是开拓新的市场。

    南极人总裁张玉祥认为,羽绒行业目前还不成熟,因而是服装行业中屈指可数的进入壁垒较低的领域。不成熟的标志首先在于个xìng化和市场化远远不够,其次是主导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过高,这样的高垄断表明存在着巨大的利润空间。

    面对磨刀霍霍的“入侵者”,连续多年销量稳居全国榜首的“波司登”似乎并不在意,其东家江苏康博集团董事长高德康早把眼光放到远处:不仅要在中国做羽绒行业的龙头企业,而且还要担负起创世界名牌的历史使命。但高德康也表示今年是羽绒服市场关键的一年,“波司登”会积极面对竞争。

    与此同时,业内传出风声,有的羽绒企业放言要拿出一两个亿的资金将新军打出羽绒市场。对此,吴一鸣的反应是,真的是小题大做了,没这个必要。经历上一个冬季惨烈激战的“北极绒”与“南极人”一致认为,希望羽绒行业的前辈企业能对我们这些后来者持宽容的态度。“善待竞争对手”,是付出沉重代价后的收获。

    中国羽绒工业协会有关人士表示,从行业的角度,不希望任何企业作出不恰当的行为,从而使整个行业遭受损失。

    价格战,是对今冬羽绒服市场的一个预测。虽然所有的旧权新贵们都公开表示“不打价格战”,但回想去年的保暖内衣们曾经的信誓旦旦和之后的我行我素,这个预言又成为一个难以挥去的悬念。

    ③ 直接正面jiāo锋,进入全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