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 章(第1/4页)  曾经德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他回答是的。

    他告诉我,今天台下几百个听众中,有许多德隆公司的人。

    第一章 初识德隆(2)

    互换名片后,我回到酒店房间。那次住的是新疆城市酒店。这间酒店是德隆投资的。也许正是德隆赞助的下榻之处。

    晚宴也是德隆做东,席上有唐立久以及几位新疆的企业家。

    唐万里是当晚的主人。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德隆的当家人。唐万里给我的名片我至今仍保留着。无论是纸张还是版式设计,德隆公司的名片代表着德隆当年泥土味的公司形象。唐万里的职务是“新疆德隆实业总公司副董事长”。

    无论是形象、穿着、谈吐还是思维、专业能力,唐万里都没有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只觉得他为人谦和,脸上泛着一层黑红的、新疆人特有的肤色,皮肤比较粗糙,油xìng重得有点发亮。很显然,魏杰教授当仁不让的气势,完全掩盖了唐万里的风头。

    所有的话题中,我至今记得的只有一个。席间一位天马广告公司的老总问了一句:魏教授,公司到底是单一业务好还是多元化业务好?这是当时国内企业很有争议的话题。最典型的例子是深圳万科在王石的领导下,在1993年的宏观调控之后,逐一退出了文化、零售等业务,成为一个专业的地产公司。专业化与多元化也是德隆事件的争论焦点。

    我当时提出的一个观点获得了在座各位的一致赞同。我提出:企业到了一定规模,可以多元化投资而不应当多元化经营。我不知道唐万里在德隆内部是主张什么样的观点。但后来唐万新的观点我是非常赞同的:他主张可以多元化投资,但必须专业化经营。多元化与专业化其实并不矛盾。唐万新是这样说的,德隆也是这样做的。唐万新的这一观点比我的观点更加开阔。

    从那以后,虽然我又多次去过新疆。也从新疆别的企业家那里看到过德隆策划的以西红柿、枸杞、天山红花为特点的整合红色产业方案。但经历过、参与过一些重大资本市场cāo作的我,在那时一点也没有感觉到德隆的过人之处。

    直到2001年4月,深圳的《新财富》杂志抛出了郎咸平全面解剖德隆的那篇封面文章以及随后的系列报道,我才真正从媒体那里了解到德隆被披露的内幕。

    虽然我当时认为郎咸平这篇文章的内容主要来源于工商局的信息和市场传言,是一篇虚张声势、没有多少实际内容、大有炒作之嫌的东西。根据这篇文章和此前从若干渠道获得的信息,我当时对德隆也没有好感,认为他们不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主流力量,也难成大气候。

    基于这样的印象,我对德隆是不屑一顾的,甚至是质疑的。后来德隆与郎咸平的一系列争议都让我十分关注。特别是后来终于引出唐万新到北京,参加座谈。这也是唐万新唯一的一次在新闻媒体前露面。唐万新当时所讲的内容我也通过媒体认认真真地看了几遍。那个时候,唐万新的核心战略就是“整合”二字。产业整合,是德隆那段时间的最高理论。看了唐万新的“整合”理论,我对德隆的看法有些改变,也非常同意唐万新所阐述的对德隆产业的投资、整合、提升价值的思路。居然,这些看起来没有经过理论过滤和文辞修饰的语言,却显示了唐万新的智慧光芒。后来和唐万新很熟悉之后,他告诉我,他那一次非常狼狈,被主办方“蒙”去的。他完全不知道当天会有那么多媒体在场,他只好硬着头皮在众目睽睽之下公开发表了他的战略投资产业整合观点。

    2001年5月,由我创意,我与温元凯合作创办的中国第一个投资银行EMBA班在北京开学。学员中德隆控股的金新信托投资公司副总经理辛梅的名字赫然在列。老温也告诉我,他去过德隆,认为唐氏兄弟水平很高。但我仍然在我的第一堂课里,评价了德隆短融长投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