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十分活跃,但一直保持潜水艇的态势,不愿浮出水面。
这是一个极不正常的现象。中国应当建立培育大企业的国家战略,营造适合中小企业发展成为大企业和大企业健康生存发展的企业环境。而显然,我们整个国家战略中所要培育的就是国有企业,不论是中央国资委还是地方国资委,都可以动员国家资源来培育国有大型企业,而没有一个地方或一个机构是为培育民营企业而存在的。
当然,现阶段的民营企业依然不是国家经济的主流力量,几个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电信一类企业创造的利润、税收,就足以抵消几乎所有的民企。因而,民营企业地位很低,甚至低于前些年。
但民营企业除了外部环境之外,自身的很多问题依然没有解决。现在活跃在市场上的民营企业有一定规模的,大股东几乎都是上世纪60年代后期或70年代的新一代企业家。创业于上世纪80年代的企业已经所剩无几,不是被淘汰,就是已经完成了代际jiāo替。但是我们仍然从若干企业里看到,他们还是没有真正掌握从中小企业到大型企业的武器。
第八章 让往事告诫未来(11)
核心问题是中小企业不能全面地认识并掌握企业发展的综合要素平衡。
企业是由若干要素构成的。中小企业生存要素比大型企业的生存要素简单得多。很多中小企业依靠一些关键要素获得了成功,就以为大型企业便是这些关键要素的简单递延。于是,迅速把规模做大。结果,销售收入上去了,资产规模扩大了,但问题也从各方面冒出来了。要么管理跟不上,要么资金链绷紧,要么战略出了问题。
德隆出问题是出在金融,不是因为他大。德隆在产业上的管理、战略和发展方式都是很先进的,是学习的榜样而不是要否定的典型。不能因为对德隆的一些片面认识而不敢去做大企业。而一个强大的国家,强大的经济体系,没有一批股权多元化的能跨国投资经营的,立足于竞争行业领袖地位的,跻身世界500强的大型企业,这个国家就不要说自主创新。否则,自主创新的财务基数完全支付不了自主创新的巨大需求。
十、关于跨境并购
中国企业已经拉开了跨境并购的序幕。不管是几年前中海油并购尤科思的功亏一篑,还是中国工商银行成功收购南非标准银行,中国大大小小的企业已经纷纷出手,跨境并购的jiāo易额会在未来若干年内大幅度提升。
首先是资源行业的跨境并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基本金属等,都会有大规模的跨境并购的主战场。因为建筑在大量资源消耗基础之上的中国工业化,不能仅仅靠外国资源xìng企业作为供应商。不然,供应价格越来越贵会大大提高制造成本,导致通货膨胀。而收购资源型海外企业相对比较容易,企业管理难度不大。
其次是制造业的并购。这是中国最需要进行跨境并购但又比较难以cāo作的领域。制造业的并购要求并购主体规模较大,而我们国内规模较大的制造业很少有民营企业,国有企业海外并购的难度比民营企业大得多。南汽集团、上汽集团购买英国的罗浮汽车是跨境并购,但却是购买别人的破产企业,不是存续企业,称不上企业并购。国企的自身难题、民企规模受限让中国在制造业里的跨境并购中会有很多机会。同时,我们在跨境并购中的经验、知识、技能太差,又不遵守并购的游戏规则,这是很致命的。许多海外企业都愿意出售,但一听说要卖给中国,对方马上表示不愿意。
国际投资银行也不愿意帮助中国企业收购境外企业,主要原因是中国不愿按投资银行的规则办事,也不愿支付相应的成本。
因此,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如何进行跨境并购既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又是一项比较遥远的工作。德隆当年做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