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兴古、九真有之也。”
《异物志》曰:“槟榔,若笋竹生竿,种之精硬,引茎直上,不生枝叶,其状若柱。其颠近上未五六尺间,洪洪肿起,若。木焉;因坼裂,出若黍穗,无花而为实,大如桃李。又生棘针,重累其下,所以卫其实也。剖其上皮,煮其肤,熟而贯之,硬如干枣。以扶留、古贲灰并食,下气及宿食、白虫、消谷。饮啖设为口实。”
《林邑国记》曰:“槟榔树,高丈余,皮似青铜,节如桂竹,下森秀无柯,顶端有叶。叶下系数房,房缀数十子。家有数百树。”
《南州八郡志》曰:“槟榔,大如枣,色青,似莲子。彼人以为贵异,婚族好客,辄先逞此物;若邂逅不设,用相嫌恨。”
《广州记》曰:“岭外槟榔,小于jiāo趾者,而大于子,土人亦呼为‘槟榔’。”
廉姜《广雅》曰:“蔟,廉姜也。”
《吴录》曰:“始安多廉姜。”
《食经》曰:“藏姜法:蜜煮乌梅,去滓,以渍廉姜,再三宿,色黄赤如琥珀。多年不坏。”
枸橼裴渊《广州记》曰:“枸橼,树似橘,实如柚大而倍长,味奇酢。
皮以蜜煮为糁。”
《异物志》曰:“枸橼,似橘,大如饭.皮有香。味不美。可以浣治葛、,若酸浆。”
鬼目《广志》曰:“鬼目似梅,南人以饮酒。”
《南方草物状》曰:“鬼目树,大者如李,小者如鸭子。二月花色,仍连著实。七八月熟。其色黄,味酸;以蜜煮之,滋味柔嘉。jiāo趾、武平、兴古、九真有之也。”
裴渊《广州记》曰:“鬼目、益知,直尔不可啖,可为浆也。”
《吴志》曰:“孙皓时有鬼目菜,生工人黄家。依缘枣树,长丈余,叶广四寸,厚三分。”
顾微《广州记》曰:“鬼目,树似棠梨,叶如楮,皮白,树高。大如木瓜,而小邪倾,不周正,味酢。九月熟。”
“又有‘草昧子’,亦如之。亦可为糁用。其草似鬼目。”
橄榄《广志》曰:“橄榄,大如鸡子,jiāo州以饮酒。”
《南方草物状》曰:“橄榄子,大如枣,大如鸡子。二月花色,仍连著实。八月、九月熟。生食味酢,蜜藏仍甜。”《临海异物志》曰:“余甘子,如梭形。初入口,舌涩;后饮水,更甘。大于梅实核,两头锐。东岳呼‘余甘’、‘柯榄’,同一果耳。”
《南越志》曰:“博罗县有合成树,十围,去地二丈,分为三衢:东向一衢,木威,叶似楝,子如橄榄而硬,削去皮,南人以为糁。南向一衢,橄榄。西向一衢,‘三丈’。三丈树,岭北之猴□也。”
龙眼《广雅》曰:“益智,龙眼也。”
《广志》曰:“龙眼树,叶似荔支,蔓延,缘木生。子如酸枣,色黑,纯甜无酸。七月熟。”
《吴氏本草》曰:“龙眼,一名‘益智’,一名‘比目’。”
椹《汉武内传》:“西王母曰:“上仙之yào,有扶桑丹椹。’”
荔支《广志》曰:“荔支,树高五六丈,如桂树,绿叶蓬蓬,冬夏郁茂。
青华朱实,实大如鸡子,核黄黑,似熟莲子,实白如肪,甘而多汁,似安石榴,有甜酢者。夏至日将已时,翕然俱赤,则可食也。一树下子百斛。”
“犍为道、南广荔支熟时,百鸟肥。其名之曰‘焦核’,小次曰‘春花’,次曰‘胡偈’:此三种为美。似‘鳖卵’,大而酸,以为醢和。率生稻田间。”
《异物志》曰:“荔支为异:多汁,味甘绝口,又小酸,所以成其味。
可饱食,不可使厌。生时,大如鸡子,其肤光泽。皮中食,乾则焦小,则肌核不如生时奇。四月始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