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脉惟看至数闲。
滑则如珠。数则六至。
【主病诗】
滑脉为阳元气衰,痰生百病食生炎,上为吐逆下畜血,女脉调时定有胎。
寸滑膈痰生呕吐,吞酸舌强或咳嗽,当关宿食肝脾热,渴痢淋看尺部。
滑主痰饮。浮滑风痰。沉滑食痰。滑数痰火。滑短宿食。
《脉诀》言:“关滑胃寒,尺滑脐似冰。”与《脉经》言:“关滑胃热。尺滑血畜,”fù人经病之旨相反。其谬如此。
涩
涩 yīn
涩脉:细而迟。往来难。短且散。或一止复来。《脉经》。参伍不调。《素问》。如轻刀刮竹。《脉诀》。如雨沾沙。通真子。如病蚕食叶。
涩为阳气有余。气盛则血少。故脉来蹇滞。而肺宜之。
《脉诀》言:“指下寻之似有。举之全无。”与《脉经》所云绝不相干。
【体状诗】
细迟短涩往来难,散止依稀应指间,如雨沾沙容易散,病蚕食叶慢而艰。
【相类诗】
参伍不调名曰涩,轻刀刮竹短而难,微似秒芒微甚,浮沉不别有无间。
细迟短散时一止曰涩。极细而重按若绝曰微。浮而柔细曰濡。沉而柔细曰弱。
【主病诗】
涩缘血少或伤精,反胃亡阳汗雨淋,寒湿入营为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寸涩心虚痛对胸,胃虚肋胀察关中,尺为精血俱伤候,肠结溲淋或下红。
涩主血少精伤之病。女子有孕为胎病。无孕为败血。
杜光庭云:涩脉独见尺中,形散同代为死脉。
虚
虚 yīn
虚脉:迟大而。按之无力。隐指豁豁然空《脉经》。
崔紫虚云:形大力薄。其虚可知。
《脉诀》言:“寻之不足。举之有余。止言浮脉。不见虚状。”杨仁斋言:“状似柳絮。散漫而迟。”滑氏言:“散大而。皆是散脉。”非虚也。
【体状相类诗】
举之迟大按之松,脉状无涯类谷空,莫把芤虚为一例,芤来浮大似慈蒽。
虚脉浮大而迟,按之无力。芤脉浮大按之中空。芤为脱血。虚为血虚。浮散二脉见浮脉。
【主病诗】
脉虚身热为伤暑,自汗怔忡惊悸多,发热yīn虚须早治,养营益气莫蹉跎。
血不荣心寸口虚,关中腹胀食难舒。骨蒸痿痹伤精血,却在神门两部居。
经曰:血虚脉虚。曰气来虚微为不及。病在内。日久病脉虚者死。
实
实 阳
实脉:浮沉皆得。脉大而长。微弦应指然《脉经》。
。坚实貌。
《脉诀》言:如绳应指来。乃紧脉。非实脉也。
【体状诗】
浮沉皆得大而长,应指无虚强,热蕴三焦成壮火,通肠发汗始安康。
【相类诗】
实脉浮沉有力强,紧如弹索转无常,须知牢脉帮筋骨,实大微弦更带长。
浮沉有力为实。弦急弹指为紧。沉而实大微弦而长为牢。
【主病诗】
实脉为阳火郁成。发狂谵语吐频频。或为阳dú或伤食。大便不通或气疼。
寸实应知面热风。咽疼舌强气颠胸。当关脾热中宫满。尺实腰肠痛不通。
经曰。血实脉实。曰脉实者水谷为病。曰气来实强是谓太过。
《脉诀》言。尺实小便不禁。与《脉经》尺实小腹痛。小便难之说。何反洁。古不知其谬。诀为虚寒,yào用姜附。愈误矣。
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