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则百脉皆通。黄庭经言:皆在心内运天经,昼夜存之自长生。天经乃吾身之黄道,呼吸往来于此也。鹿运尾闾,能通督脉;龟纳鼻息,能通任脉,故二物皆长寿。此数说,皆丹家河车妙旨也。而yào物、火侯,自有别传。」
王海藏曰:张平叔言,铅乃北方正气,一点初生之真阳,为丹母。其虫为龟,即坎之二yīn也,地轴也;一阳为蛇,天根也。阳生于子,藏之命门,元气之所系,出入于此。其用在脐下,为天地之根,玄牝之门,通厥yīn,分三歧,为三车。一念之非,降而为漏。一念之是,守而成铅。升而接离,补而成乾。yīn归阳化,是以还元。至虚至静,道法自然,飞升而仙。
督脉为病
《素问骨空论云》:督脉生疾,从少腹上冲心而痛,不得前后,为冲疝。女子为不孕癃痔遗溺,嗌干治在骨上谓腰横骨上毛际中,曲骨穴也,甚者在脐下营脐下一寸,yīnjiāo穴也。
王启玄曰:此乃任、冲二脉之病,不知何以属之督脉。李濒湖曰:督脉难行于背,而别络自长强走任脉者,则少腹直上贯脐,中贯心,入喉上颐环唇而入于目之内眦,故显此诸证,启玄盖未深考尔。
《素问》曰:督脉实则脊强反折,虚则头重高摇之挟骨之有过者,取之所别也。
秦越人《难经》曰:督脉为病,脊强而厥。
王海藏曰:此病宜用羌活、独活、防风、荆芥、细辛、本、黄连、大黄、附子、乌头、苍耳之类。
张仲景《金匮》云:脊强者,五之总名。其证卒口噤背反张,而瘛。诸yào不已,可灸身柱大椎陶道穴。
又曰:家脉, 而弦直上下行。
王叔和《脉经》曰:尺寸俱浮,直上直下,此为督脉,腰背强痛,不得仰,大人癫病,小儿风痫。
又曰:脉来中央浮直,上下动者,督脉也。动苦腰背膝寒,大人癫,小儿痫,宜灸顶上三壮。
《素问风论》曰: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风入系头则为目风眼寒。
王启玄云:脑户乃督脉,足太阳之会,故也。
带脉
带脉者,起于季胁足厥yīn之章门穴,同足少阳循带脉穴章门足厥yīn、少阳之会,在季肋骨端,肘尖尽处是穴,带脉穴属足少阳经,在季胁下一寸八分陷中,围身一周,如束带然。又与足少阳会于五枢带脉下三寸、维道章门下五寸三分,凡八穴。
《灵枢经》曰:足少yīn之正,至中,别走太阳而合,上至肾,当十四椎,出属带脉。
杨氏曰:带脉总束诸脉,使不妄行,如人束带而前垂,故名。fù人恶露,随带脉而下,故谓之带下。 带脉为病
秦越人曰:带之为病腹满,腰溶溶如坐水中溶溶,缓慢貌。
明堂曰:带脉二穴,主腰腹纵溶溶如囊水之状,fù人少腹痛。里急后重,瘛月事不调,赤白带下,可针六分,灸七壮。
张洁古曰:带脉之病,太yīn主之,宜灸章门二穴,三壮。
《素问》:曰:邪客于太yīn之络,令人腰痛,引小腹控眇,不可以养息,眇,谓季肋下之空软处)
张仲景曰:大病瘥后,腰以下有水气,牡蛎泽泻散主之,若不已,灸章门穴。
王叔和曰:带脉为病,左右绕脐腰脊痛,冲yīn股也。
王海藏曰:小儿癫疝,可灸章门,三壮而愈。以其与带脉行于厥yīn之分,而太yīn主之。又曰:女子经病血崩,久而成枯者,宜涩之益之;血闭久而成竭者,宜益之破之。破血有三治,始则四物入红花,调黄芪、ròu桂;次则四物入红花,调鲮、鲤、甲、桃仁、桂,童子小便,和酒煎服;末则四物入红花,调易老没yào散。
张子和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