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章:谈佛说道,讲诗论文(下)(第1/3页)  主宰盛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智神僧高宣佛号:“阿弥陀佛”;又沉思片刻,这才说道:

    “圣神帝第一处疑问是,《楞伽经》中的这句话:

    非于涅槃彼生死,非于生死彼涅槃。

    何以解释?

    圣神帝第二处疑问是,《经》中这两句:如随众色摩尼,随入众生微细之心。

    如何解释?

    圣神帝第三处疑问,在于《经》中所说渐c顿二法,究竟孰优孰劣?应以哪个为本?

    老衲只觉二者各有擅场,因此不能解答,敬请郎君赐教。”

    安昊本来暗自担心,生怕自己无法解答,累及宇文妁颜面;这时听了这三个问题,方才松了口气,心中暗笑:

    “也就第三题有些意思。其余两题不过是小儿科而已。

    连这种问题都不能解释,你这位神僧就未免有鬼了!

    由此看来,武曌请高僧说法,也不过故示姿态而已。目的还是蒙蔽世人,归化人心,利于统治。”

    一念及此,安昊连忙拽回思路,径直解答三题:

    “第一题。

    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非于生死外有涅槃,非于涅槃外有生死。也就是说,涅槃就是生死,生死就是涅槃。

    生死不离涅槃,涅槃就在生死中。

    第二题。

    就好像摩尼宝珠显出种种不同颜色入众生心里一样,佛亦随众生之心而化度,因众生之种种根机而进行教化。

    一言以蔽之:当机是也。

    第三题。

    我倾向于渐修成佛,反对顿悟成佛;渐修自不能离开顿悟,然只须在渐修中顿悟。

    打个比方,成佛之目的,可比做塔顶相轮;而塔基c塔身则是渐修所致,不经此一番修行,打下根基,绝不能顿时见到相轮。

    再说,又有多少恶僧,心怀叵测,不耐吃苦,故以顿悟成佛做标榜?

    自高身价,成佛皆为稻粱谋,恶事做绝!”

    大智神僧听此三解,真如醍醐灌顶一般,不禁目显崇敬之色,五体投地,向安昊拜倒,朗声赞颂道:

    “妙哉!妙哉!郎君果为利根,远非钝根如老衲者所能想象!”

    安昊忙抢上扶起,含笑劝慰道:

    “我还有一首杂言诗,送给神僧。

    浮世名缰利锁。这区区c要须识破。沧波夜月,翠微云树,依然还我。重结鸥盟,细听莺语,自歌自和。问黄沙飞镞,红尘走马,又还知么。”

    大智神僧宛如受了当头一棒,垂头缩脑,呆呆不语,忽然抬起头来,哈哈大笑道:

    “涅槃生死无挂碍,悔到洛阳看花来!”

    一语说罢,他向安昊一揖到地:“多谢郎君点化!”再不理会圣神帝和嘉宁公主;转身走出大殿,消逝无踪。

    旁观众人十有八九不通佛法,本不明白安昊这三个答案是好是坏,及至看到这一幕,才知这小子的佛学修为居然好得出奇,连神僧都甘拜下风,受其点化而去!

    这样一来,众人全都挢舌难下:安昊这小子莫非生来宿慧,自有天才?

    否则,小小年纪的他,能精通《左传》《周礼》《文选》,已经不可思议了!

    若再精研佛典一至于此,那就太骇人听闻了!

    当安昊开始解答时,圣神帝停止了和张易之张昌宗兄弟的说笑,专注聆听。

    待得听完,圣神帝闭目沉思片刻,忽有会心,双眉飞扬,笑道:“好,解开朕心中三个疑难,赏赐三万钱!”

    安昊趋前,谢恩已毕,返回原座。

    上官婉儿端起酒杯,向他敬酒道:

    “妙解至理,博学多闻。谨凭杯酒,致敬郎君!”

    嘉宁公主搂着安昊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