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 北大偶遇(下)(第1/3页)  文娱的腾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李兆基人文学苑位于北大燕园主校区内c未名湖东北侧,仿明清风格的建筑群。学苑供北大中文系c历史系和哲学系使用,分为六个区,即会议接待区c图书阅览区c哲学系区c历史系区c中文系区以及保留的古建景观区,兼具教学c科研c办公c会议和图书阅览功能,是亚洲最大的人文学科建筑群。

    北大中文系位于李兆基人文学苑6号楼。目前有全国最完整的华夏语言文学学科建制,也是国内唯一细分并具有华夏文学c汉语言c古典文献学c应用语言学c留学生汉语言文学5个中文本科专业的学科院系。

    郝文花了一个多小时才把歌曲《创想新时代》的词和曲谱都重新编写了出来。他前世在北平电影学院时兼修了声音系的课程,懂得一些基本乐理知识,当然水平也只停留在会唱这首歌曲的提前下才能复制成功,如果真让他搞创作的话,肯定是没有办法的。他即没有更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含基本乐理c视唱练耳c基础和声c曲式分析c歌曲写作等),也没有音乐表演生理机能的学习与练习(含声乐演唱技能和乐器演唱技能)经验,更没有长期去培养音乐感觉,所以他从未想过去当一名音乐家。

    此时已经下午五点多,夕阳的余晖还在无私地恩泽着大地,给整个人文学苑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薄纱。

    柳清还在陈主任办公室没有回来,显然是遇到了困难。据柳清所说,这次北大120周年庆祝晚会将会在九月初的开学季举行,现在已经是七月中旬,平时还好说,但现在已经是暑假季,大多学生和教职工已经处于休假当中,很难安排时间排练节目,如果去协调的话,留给他们的准备时间俨然不多。

    郝文起身走出了办公室,来到走廊上,双手扶着栏杆,望着外面熟悉的环境,不知不觉的陷入了怀念之中。他想到了大学四年生活的点点滴滴,曾经的辛酸苦辣,现在回忆起来却是那么的美好。所以他更相信世界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过不去的人。

    不知道过了多久,突然,走廊最里端的门打开了,柳清先走了出来,脸色不是很好。后面跟着一位六十多岁的左右老人,老人灰白色的短发,戴着一副金丝眼镜,眼镜下是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身穿蓝白相间的格子衬衫搭配深色休闲裤,脚上穿了一双棕色的凉鞋,脸上表情波澜不惊,整体显得温文尔雅。

    正是中文系主任陈远平教授。

    北大中文系历来都有传统:新生入学,分专业之前,各专业前辈学者都会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介绍专业情况c讲述治学心得c对青年学生给予鼓励和引导等等。郝文也是刚踏入燕园时在北大中文系第一课“静园学术讲座”上认识陈教授的。

    “陈老师,您好!我是郝文,今年中文系刚刚毕业,也是您的学生。”

    郝文赶快走了过去,和陈主任打了一声招呼。他知道陈主任一直以存粹的学者自居,对于系主任这个职位也不是很在意,所以还是按照之前那样称呼他为“老师”。

    “是小文啊,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你们这一届学生都已经毕业啦,欢迎回到母校。”

    因为刚毕业没多久,陈主任对郝文还是有些印象的。郝文之前在班里虽然说比较低调,但是偶尔展现出的才华,陈主任也是有所耳闻。他曾经也评价自己是“一个低调的理想主义者”,认为学者就应该静下心来做学术研究,做学术的人要耐得住寂寞。对比学术研究,文化研究或许会更寂寞,因为它很难产生立竿见影的社会效果,也就难有那种成就感。所以他对同样低调的郝文很有好感。

    “是的,陈老师,感谢您一直的栽培。您身体还好吧?”

    郝文对陈主任非常的尊敬,以前上学时也请教过他,虽然现在的他不完全认同这些文人学者的想法,但的确很是佩服这些人能够在这样浮躁的大环境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