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章 十七. 攀龙附凤 如蚁附膻(第1/6页)  暮烟垂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樊若水身着一袭袈裟,缓缓的走在通往宋境的官道上。他并不知道自己曾躲过一劫,那日他也并没忘记与释若泽的约定,只是该办的事情都已办妥,本是相互利用何必冒着风险临行话别?谨慎与冷漠救了他一命,还将帮助他继续远行。

    世上真正以罪恶为乐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不过是因正邪的此消彼长而做出不同选择。樊若水也曾饱读诗书,梦想着成为一代圣贤,兼济苍生。可如今却行走在叛国的道路上,良知折磨的他寝食难安,若不是遇到释若泽,也许自己的叛国行为并不会最后付诸行动,但是,释若泽为他指明了方向,做足了准备,他要做的只是扼死自己的良知而已。

    背上的包袱里装着他大半年来全部的心血与此生的希望,想到这里,不禁又双手紧紧拉住包袱。

    距离宋境越来越近,虽然边关吃紧,但各国间宗教文化交流并未受到多大影响,不少别有企图之人干脆盗用僧侣身份谋不法之事。所以坏人一旦有个好身份做掩护,只会干出更大的坏事。

    樊若水有南唐官发的通关文碟又有南唐清凉寺主持释若泽的推荐文书,出关自然不成问题。进入宋境后立刻就有人马前来接应他,来的这几个人身份隐秘,行事稳重谨慎,对樊若水礼数周全。

    无论是以前的樊若水还是现在的文觉,都不曾被人如此的尊重过。扼死最后一丝良知的并非良知本身,而是这份荣耀带来的美好感觉。

    樊若水朝着目的地宋都汴梁前进,在南唐金陵丢掉的东西他要在那里捡起。

    路上行进了半个多月,路途境遇不消细说。

    由于释若泽早就密函向枢密院呈报此事,因此,樊若水直接被带到督虞候,开封尹赵光义的面前,陪在赵光义身旁的正是枢密使节王仁瞻。

    虽然此时赵光义就官位来讲大不过宰相赵普,但是,他的另一身份让他足可以俾睨天下——当今天子的胞弟。

    知道要面见这位侯爷,樊若水又惊又喜又怕,所谓无欲则刚,此时的樊若水金钱名利欲望如此强烈,所以他的脚也软了,腿也抖了,冷汗从手心里不断沁出。

    樊若水跪拜在赵光义跟前,暗自庆幸不能抬头犯上,否则那出汗发红的脸庞只怕会泄露内心的紧张。无数次在脑海中梦想过,有一天自己站在朝堂上慷慨激昂,意气风发的直抒胸臆,但真有这样的机会,发现根本不是那回事儿,自己远远没到那个火候

    台案后的赵光义细细看着樊若水呈上的图册,这一幅地图乃是金陵c宣州两地沿江详细的地理水文图,山川c河流c水文c防守c驻兵一应俱全,没有惊人的毅力以及机敏的嗅觉,绝对不能绘制出这样的图册。

    真乃人才啊,赵光义暗自称道。

    赵光义不动声色但口气严肃的说道:“樊先生不远千里,冒着风险来投靠我大宋,意欲为何?金钱?名利?还是权势?”

    樊若水轻轻呼出一口气,稳定语调缓缓说道:“贫僧乃是一个出家人,金钱名利权势于我皆如云烟,贫僧求的乃是一个‘道’字”

    这些话早已打过腹稿,烂熟于心,樊若水所要做的只是让自己说这话时显得真诚。他突然意识到梦寐以求的场景今日成为现实,一股雄心荡平了内心的胆怯,他抬头迎着赵光义探究的目光接着说道:“所谓道,既是天道,也是道义。天道必然兴大宋,灭南唐,顺势而为乃是智者所行。当今宋朝天子悲悯众生,勤政爱民,乃是一代明君,我樊若水若能为圣代明君略尽绵薄,正是顺了天道和道义。”

    这一番话说的冠冕堂皇,义正言辞,如果是一般人也许早就颇为赞同。但赵光义不是一般人。

    赵光义嘴角露出一丝微笑,淡淡的问到:“樊先生为何出家?”

    樊若水道:“乃是为了找寻佛法真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