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九章 姿态(第1/2页)  返航星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欢迎你br避难所的情况,基本上就是这样了,没有发现什么别的情况,那么剩下的问题,就是怎么安排这些新来的。放在探索母舰里面?短时间内恐怕没有什么问题,不过时间一长,等人口稍微繁衍一点,特别是王奇决定用克隆技术给他们来一批人的情况下,放在里面总归是不太好,很容易培养出一批比较呆傻的后代。

    思考了一下,王奇决定把整个星球搬走

    星球搬家并不是一个很困难的举动,至少对于王奇来说是这样的。

    为什么呢?因为人类干过不少这样的事情,最著名的一次就是跟另一个文明的战争,在某一个星系打最后攻坚战双方都打不下来,人类将目标种族围困到了一个星系中,利用超过对方的探测技术使得对方只能依托星球级武器金星远程防御。

    那么最后人类做了什么呢?当年的人类花费了一百九十年,为一个两光年外的星系中的三颗星球安装了行星引擎和曲率跃迁系统,然后通过十三年的航行直接撞爆了被围困星系中的星球级武器。说是星球级武器,其实也只是星球环境毁灭级别,还不能做到一发把星球炸碎的地步,自然挡不住排成一排往前冲的三颗星球。

    当年技术不成熟的情况下,破坏欲超强的人类都搞出了星球搬运技术,现在更不必说了,早就玩的炉火纯青,如何设计力学框架,如何保证生态圈,如何稳定星球大气,一切因素早已经被考虑过,王奇所要做的只不过是下达指令,然后在几分钟之后看到一个经过计算得出的最佳改造方案。

    基于比较古老的技术,设计出来的星球改造方案并不算完美,连坐标引擎都没有,只能通过比较原始的光子引擎来移动。之所以不使用工质引擎,是因为为了减少喷射出去的东西,不然星球越跑质量越小可不好。不过支撑框架上,设计起来可就比绝大多数初级文明干的要好多了。

    做好施工方案,智能系统便没有立刻开始施工工作,毕竟那个文明还没有下定决心带着那么点人加入王奇,没准那个种族的思维比较奇葩,回头做白工还要拆多麻烦。即使探索母舰上的确有粒子驱动装置,能够大范围的控制一定范围内的所有物质,而且远比虚拟世界中的实验舱性能要好不知道多少倍,但是做白工这种事情能不做还是不做的好。

    “那么,这些就是那个文明的全部资料?”从学习装置中脱出,王奇揉了揉有点肿胀的脑袋,怀疑这些资料的数量。并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这点显而易见。

    以一个文明的水平来说,发展到信息时代,至少技术资料不可能是四个小时学完的,即使人类在这么多年的进化之后,学习能力甚至已经达到了在专门的装置辅助下以极高速学习也能部分过目不忘的地步,也不可能在不到两天的学习时间里,把一个文明的全部资料都看一遍,这种事情即使是放到工业革命时代的资料都是不大可能做到的事情,更不要说信息时代了。

    “可以确认,这并不是一个文明的全部资料,但却是已经完成翻译的所有信息,没有更多的信息了。”

    一个文明的组成部分其实也不只是技术,除此以外还包含语言文字等多方面的内容。而现在翻译出来的东西,除了基础的文字字典外,就只有相应的技术了,同时也不是课本,就是很单纯的技术资料,不知道这些人即使真的度过了严冬,凭借手中简陋的工具以及短时间内几乎无法派上任何用场的技术资料又如何借此生存下去?

    科技资料消化了一遍,剩下的就不是王奇的事情了,王奇只不过是稍微了解一下进度,而解析工作目前还是只有智能系统负责的。

    没有文明资料,王奇便无法给这些个生还者们制作可以生活的场地,只能够根据生理特性来进行设计,充分发挥想象力。

    在星球表面,表层冰壳的解冻工作在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