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 不速之客(第1/3页)  醒之正道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5月的风,像极了婴儿的手,温润柔软。时间过得飞快,两周就迅速过去了。大山一天天变绿了,天空也一点点变得暖和起来。这几天,村民们一吃完早饭,就拿着工具出发了。

    虫草与其他草一齐生长,据说冬天为虫,夏天又变为草,与人参一样,无缘者无法寻到它们。村民们没人相信他们是无缘人,一个个都摩拳擦掌c跃跃欲试,大清早就激动不已地出去寻找虫草。因为没有经验,开始有的还真一无所获,有的能挖上十几根,有的只能挖几根而已。后来,大家慢慢都有经验了,随之都能越来越多了。王耀铭没骗大家,这地方真是一块宝地,大山上到处都是草药,已经散发出淡淡的中药味,只是无人识得,有些可惜了。

    这么多人在外,分工也很明确。每天派两个人轮着值班。虽然大家带的家当不多,但破家值万贯,每一样东西都少不得。现在各地挖虫草的人都来了,不得不防一手,必须有人守着。四十几个人的饭是个大问题,做一顿面片就是半袋面。做饭男人们不在行,几个女人个个虽称不上好把式,但能让人吃饱就不错了。七顶帐篷四十五个人,八个女人一顶帐篷,其他的男人都分住在六个帐篷里。于是八个女人轮流值班,其他帐篷里每天就留一个男人打下手,当然对她们几个有一些补偿。

    因为都是一个村里的,大家也没有分太细,总共就支起了三个灶,三口大锅。一口锅里平时烧开水c蒸馒头什么的,另外两口锅就专门用来做饭。

    已经是第五天了,轮到李尕柱和魏小军值守了。魏小军早早起来就去距离一公里多的地方去打水。水是一条小溪,源头就在远处大山里,清洌洌的c冷冰冰的,而且矿物质含量高,刚开始大家都喝着气胀,熬了几次姜茶喝后才慢慢适应了。

    在这里,每天只做两顿饭。早上大家都是九点多才吃饭,基本上就是稀饭c馒头。魏小军已挑了一回水倒进锅里。等把第二担回来时,李尕柱已经把火点着了,正在淘米。好几个人都已经起来了,蹲在帐篷外洗脸c刷牙

    魏小军个头不高,一米七左右,长得还算斯文,挑着两担水有点吃力,走路直打晃晃,肩头咯崩咯崩地响。随即,马上引来正在刷牙的王耀光一阵奚落:“你杂怂昨晚是不是钻帐房(草原上嫖娼的别称)去了,担两桶水都腿打摆摆呢!”

    “滚!”魏小军没好气地回一声,理都不理地往灶台走。

    “人家能钻是人家的本事,你有本事钻一个去!”蹲在另一边的王耀星撇着嘴笑着,牙膏沫子澧到了鼻子上,看上去就像个小丑一样。

    “把水倒锅里就行,米我已经洗好了,你就把两个灶里的火生旺,别熄灭了!”李尕柱在一边指挥着。这是个四十来岁的女人,长得干瘦干瘦的,看着风吹就倒的样子。按辈份算,是王耀光的堂嫂。魏家在鸡窝村是杂姓,就魏小军父亲和叔叔两家人,没法子轮辈份,故就按岁数叫。

    “嫂子放心,烧火我在行!”魏小军很听话地把水倒进锅里便坐在灶边,在灶中熟练地三戳两捅,填了一些牛粪后又摇了几下手摇吹风。随即,灶里冒出了一股又白又轻的烟,紧跟着窜出了红艳艳的火苗,把他的脸照得红扑扑的。

    这是由十几块杂石头和泥抹成的简易灶,上面插了一节炉筒用来抽烟。别看粗糙,可功能发挥比较好,做饭还是很快的。烧的自然是牛粪了,当然还有一些煤。牛粪一部分是华藏家的,象征性付了对方点钱,一部分是大家在草原上捡来的。这片草场是华藏家的,捡来的也是他家牛拉的,只是拉在野外的就不算数,自然也就算不得钱了。因此,大家每天回来时自动会捡些牛粪,一方面尽可能节约点成本,而更重要的是别让厨房断了火。煤是很珍贵的,一般情况下能不用则不用,除非雨天牛粪湿了才舍得用。

    由于海拔高,水烧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