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第一首词写的意境,熊建安这种有丰富人生阅历的人能理解,也可以接受,甚至觉得颇为欣慰;然而,第二首诗,就画风突变了。
“悯农?偶观农民田间劳作有感?”熊建安想了想,这么今天发的作品第一首这么仙,第二首就忽然这么接地气了呢!
他接着往下看。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诗是十分之简单的,所抒写的内容是人们经常接触到的最熟悉的事情。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许多熟视无睹的情况,如果一旦有人加以点拨,或道明实质,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种道理,就会觉得很醒目,很清楚,从而加深了认识。在前世,这首小诗所以有生命力,就有这一方面的道理。
如“盘中餐”,这原是人们天天接触,顿顿必食的,然而并没有谁想到把这粒粒粮食和农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联系在一起。而诗人敏锐地观察到了,并凝聚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这就给人们以启迪,引人去思索其中的道理,从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粮食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熊建安对这诗c这作者有了更加强烈的兴趣,想要看看编者按有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内容之时,扭头却发现同版有一篇《窦娥冤》的读后感,而作者方承,他还是非常熟悉的。
《文学新星升空》,题目写得非常大,让人忍不住想看内容。仔细阅读,熊建安震住了,方承此人竟然说《窦娥冤》可以成为文学经典!
文学经典呀!熊建安活了几十年,一路走来,见过不少文人起伏,有新人上来,也有老人逝去,可以被说是经典的文学作品,一个巴掌都数得过来。
特别是这些年文学商业化之后,能称为经典的戏剧,更是少之又少了。
这一下,熊建安对《窦娥冤》无比好奇,他甚至不想多等,立刻登陆了原点文化公司的官网,找到了这戏剧,一头扎进去,细细品读。
与熊建安一样的读者有多少呢?
数不清!
最近的一个,就是他的孙女熊黛琳了。
这个小才女,因为昨天从爷爷手里看了《豫章晚报》,因《静夜思》生起的一股复杂心思后,对作者周一飞也颇为关注了。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