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章 村长的愿望(第2/3页)  不那么纯真的年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味是也。

    ——————

    第二天一早,被打鸣声惊醒的张十三照例是没摸到人,好在他也习惯了,类似的情况发生过不止一次,每次都是抱着人睡着,空着手醒来。

    跟林雅萱一比他就是个十足十的懒蛋。

    外面的天才朦朦亮,但是鸡鸣狗叫的声音却是此起彼伏,吵得张十三毫无睡意,只好套了件儿干净衣服下车洗漱。

    本想拿瓶矿泉水将就一下,但是想到山里这么缺水,这么做实在有些浪费,最终还是拎着东西去了学校。

    进门的时候,冯村长已经起来了,正在伺候那两分菜地,平时老师的食物都是来源于这里。

    张十三昨晚吃的土豆和西红柿也不例外,都是完全的自产自销。

    “冯爷爷早啊!忙呢?”

    “起来啦,人老了觉少,闲着没事儿,我正好拾掇拾掇地。”

    冯老爷子直起身来打了个招呼,表情已经不似昨晚那么警惕,在晨曦的映照下倒是有些慈眉善目的感觉。

    “我先去洗脸,一会儿回来给你帮忙。”

    “哪用帮什么忙,都是庄稼活,你们这些念书的人都金贵着呢,可别脏了手。”

    等张十三洗漱完了回来,冯村长说什么也不让他上手,哪怕张十三说自己也是农村的,这些活儿打小干惯了也不行。

    用冯村长的话说:“远来都是客,三王县就没有让客人下地的道理。”

    拗不过这个倔强的老头,张十三索性从教室里搬了个凳子出来坐在旁边唠嗑。

    “冯爷爷,咱们这儿为什么叫六道沟,有什么传说吗?”

    “啥传说?老一辈人就那么叫,从一道梁到六道梁,从一道沟到七道沟,附近村子都是这个叫法。”

    冯老爷子打破了张十三的幻想,他本以为“六道”有什么说法,让老爷子一说,“六道”还不如“张十三”这三个字有意思。

    “我还寻思有什么典故呢,那咱周围几个学校,都是这条件吗?”

    “有两个,三道梁有一个,再就是咱这个,真要比起来,还是咱们这儿好一些,毕竟以前留下过两个插队的,好歹能教孩子们认认字。”

    谈到学校的事情,冯村长也不干活了,蹲在田梗上一边抽着旱烟一边唠起了家常。

    “三道梁就不行了,他那学校的老师还是从咱这毕业的,教教一二年级还行,三年级他自己还没整明白,所以那几个村儿要想进学的只能来咱这儿。”

    六道沟小学可以说是冯村长最拿的出手的成绩,自打他从部队回来,这个村长一干就干了30年,至于任期制度根本管不到这个穷乡僻壤来。

    穷村里的村长基本上就是个受夹板气的,顶着村长的名头,却捞不到什么好处,换别人肯定是没有人干的,不过冯老爷子却是三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下来了。

    他在外面吃过够了没文化的苦,所以一直对村里的教育很重视。

    这也是为什么六道沟小学连个正式老师都没有,还能坚持到现在的原因,都是他一毛一毛的省出来的。

    要不然孩子们只能去五六里地之外的镇中心小学念书,每天光在路上来来回回就是一个多小时,那可真说不准还有几个能坚持的。

    不过就算这样,村小学也只能教到三年级,四年级往上的还是要去镇里。

    “我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把村小翻修一遍,让孩子们都有学上。”

    冯村长抽尽最后一口烟,常常的吐了一口浊气。

    “可惜村里的年轻人只要在外边饿不死,没一个愿回来的,老杭和老李岁数也都埋了半截,再教两年也教不下去了,一个月80块钱的工资哪里找得到人干?”

    听林雅萱说过,老杭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