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01章 母子冤魂来袭(第1/4页)  阴阳师神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清末民初,兵荒马乱,土匪横行,国家动荡不安,人民的生活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那个时候的旧中国,迷信思想异常严重。即明朝闭关锁国政策以后,到了民国初年,随着与外面的世界接轨,国外西教传播,国内道士横行欺世,军阀混战,妖魔鬼怪趁机在人间腥风血雨。天下谁与争锋,谁又心系天下苍生。

    在乱世之中,太行山脚下,地属陵川县北部竟有一片充满祥和之气的土地。土地上住着百余户人家,这里的百姓世代为农,男耕女织,勤苦耐劳,其乐融融,大家过着与世无争的平淡生活。

    这个地方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叫福头村,村名沿用至今,是村长的老祖宗取的,寓有福字当头之意。传闻村长的老祖宗一生清廉助人为乐,村里人流传,一定是村长的老祖宗在世时行善积德,老天爷睁了眼,保佑了村里的百姓,才让这个村子幸免于战火纷飞的年代。

    实则不然,没有一个村民知道,真正让福头村幸免于乱世全凭一个少年。

    少年曾秘密施法,在村周围设下屏障,屏障呈透明状,但凡有妖魔、凶煞之气逼近,福头村的景象就会幻化成凶险的山谷丛林,无论是人是鬼都会被挡在村外数十里远。而这个少年,并非村里长大的孩子。

    讲到这个少年,要从村长讲起。因世袭制未废,村长这个职位在民国之前就传到了现在的村长头上。在一个夏季星星繁多的夜晚,村民们吃过晚饭后不约而同地拿着蒲扇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偶尔的一颗颗流星划过吸引着他们的注意力。突然福头村后山坡上流光溢彩,村长带着村民一同前往看个究竟。只见一块庄稼地里被凿出一个大坑,中间躺着一个昏睡的少年。大伙儿一致决定带少年回村治疗,少年醒后忘记了自己出生在哪里,连自己叫什么名字也不记得了,对自己生前的事情一无所知。后来村民发现少年会一些像道士、巫师一类奇怪的法术,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村长觉得这个少年生性温和善良,于是主张收留了他,并给少年取了一个名字——神莫。神秘莫测的意思。

    神莫来到福头村三年有余,他靠自己的本事化解了村民们的场场危机,如保护神一般守护着福头村。村长老去以后,村里的大人把神莫当自己孩子一样看待,小孩子们也非常喜欢这个有趣的少年。佛说因果,道讲缘分,也许正是村里老祖宗留下的功德,才唤来了这个不寻常的、可以保护村子的少年。

    那一日,城里回来的教书先生在村里开了家私塾。教书先生姓魏,村里唯二有见识文学的人,大家都尊称他魏先生。魏先生在城里混不下去了,一方面是因为在城里教书得罪了官员大户的儿子,一方面是他一心想让村里的后生晚辈们有学习知识的机会并跟上时代的步伐。虽然新私塾简陋,同村人给的工钱也少,但是丝毫不减他教书育人的兴趣。

    私塾刚开第一天,就挤满了十八九个不同年龄的孩子在里面有模有样的学习。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狗不叫,叫……”魏先生让村里张婶的儿子张狗蛋背诵了一天一夜的三字经,他不仅不知道苟不教的真正含义,而且他怎么也挤不出下一句。张狗蛋努力地思考着下一句诗文,私塾里的其他孩子正在讥笑他。

    忽然旁听一个孩子喊,“神莫大人”。

    “神莫大人来了!”村里年纪稍小的孩童突然看见神莫走进私塾,他们习惯性这样叫着,因为他们都是神莫的小粉丝。

    只见神莫匆匆忙忙地在私塾里转来转去,像在寻找什么东西。神莫正是村里有知识文学的唯二另一人,甚至学问渊博在魏先生之上。神莫来到福头村的时候魏先生并不在家中,神莫不仅知识丰富,还会一些驱鬼的法术,所以魏先生对神莫敬畏三分。

    魏先生问:“神莫,你有什么东西掉这里了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