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八章 卖歌买手机(第1/2页)  绿茵诗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里可是第三大学,整个法国学语言的人最聚集的地方。

    阿黛尔只用了半天时间,就弄到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法语翻译版。

    用翻译者的原话说,原作者对于俄语诗的把控能力和艺术感,几乎达到了一个极致,还问这是哪儿来的。

    阿黛尔本来不准备告诉他们的,但是他们说这首诗一定会流传出去的,如果现在不说作者名,以后被冒领名头了就不好办了。

    这种事情在诗坛早有发生。

    要知道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这首诗就是被人冒领的,而在古希腊时代就发生过冒名顶替的事件。

    所以,阿黛尔告诉他们,这首诗是艺术学院俄语系的马凯写的。

    艺术学院就这么丁点大,学俄语的能不认识另一个学俄语的?更何况马凯还是学校风云人物,很快这首诗就传遍了整个俄语系。

    而让俄语系的人头疼的是,正主马凯正处于常年旷课之中。

    马凯不呆在俄语系,反而跑去意大利语系蹭课。

    用马凯的话说,是为了让西蒙尼和阿尔塞纳说悄悄话时能听得懂。

    一场风波的主人公,躲在旋涡之外开开心心的学习如何用意大利语泡妞,毕竟法国人就是干这个的。

    用意大利语系教授的话说,当你能用意大利语泡妞的时候,你的意大利语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在课堂上的留白时间,马凯翻出歌本儿的时候,突然想起了一个人。

    这个人叫做罗涛。

    从年龄看,如果这个人在这个世界是存在的,那么他应该刚好二十八岁。

    并且正在一家唱片公司工作。

    以前喝大酒的时候,马凯听过他吹牛逼。

    罗涛说:“现在的唱片行业都快死了,一首歌写出来要请人做配乐,然后让声音好的小样歌手唱个小样才能卖出去,根本不赚钱,以前的时代多好,一首歌词三千六一首歌曲二千六,如果好的歌,三万块起价。”

    不过马凯并不知道,这说的并不是2003年,而是说的1998年。

    2003年,唱片业的日子非常不好过,以前的老歌手差不多都没饭吃了,而新生代的歌更多的是各种各样的口水歌,歌星们依靠朗朗上口的歌曲来赢取商演的机会,而不是开办演唱会或者卖唱片。

    回到宿舍,马凯借来童宇的电话,仔细回忆着罗涛的号码,听罗涛说,他的手机号好长时间都没换,如果有这么个人,说不定真的能联系上。

    连续尝试了三次,都有一个号拨错了,马凯实在记不起这个号到底是什么于是从0开始尝试。

    终于在拨号到七的时候,听到了熟悉又陌生的声音:“喂,我罗涛,你是那位?”

    马凯兴奋的回了挥拳头:“罗涛?你好,我叫马凯,请问你是在麦田音乐工作吧?”

    “是啊,不好意思我们见过吗?”罗涛觉得这个人知道自己号码,应该是熟人才对,但是自己不认识一个叫马凯的。

    马凯笑了起来:“是这样的,我写了一些歌曲,想要卖出去,不知道你们麦田现在购买歌曲吗?”

    “歌曲?这得看质量,你应该是行里面的新手吧,我貌似没听过一个词曲作者叫马凯的。”

    马凯:“这样吧,给我一个你的e一ail,我直接发给你,你听了如果觉得合适再谈,觉得不合适,那就算了。”

    “可以啊。”

    马凯拿到邮箱号后,立刻将自己一首歌重新用电脑麦克风录制了一遍,然后存成了p格式,用电邮发了出去。

    另一边,罗涛大清早接到电话后,迷迷糊糊的,很快就忘了这码子事情。

    三天后,麦田音乐年后复工,麦田的资产部负责人余副总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