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羽起身向401走去,刚推开办公室门,不远处的陈思齐顿时抬起头来,招了招手道:“来了啊。”
这小子不知道今天又要问什么题,幸好我昨晚温习了一遍高数2和高代,现在强无敌,毕竟哥当年读大学的时候可是高数接近满分的男人,陈思齐暗道。
一旁的李鹏同样紧张,上次两人在讨论一个有关简谐振动的问题时,不知怎么就突然陷入了长久的沉默,那是李鹏绝对不想回忆的尴尬场景。
不过前些天他已经将大物和理论力学的内容重新梳理了一遍,相信已经足以应付经典物理中所有的问题。
这不是他们水平有问题,而是方羽提出的问题实在是很奇怪,准确地说,是角度刁钻,给人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赶脚。
不过在他们看来,毋庸置疑的是,方羽学这些知识是为了参加十月份的竞赛。
至于竞赛的名额,则将在期末考试中根据成绩决出,之后则是会有一个夏令营式的培训班,所有单科顶尖的学生们将聚在一起进行训练。
所以他们俩也并不着急。
“咳,我是来找刘老师的。”方羽从一脸懵逼的陈思齐身旁路过,恭敬地将习题册放在了刘风眠的桌子上。
这是他第一次找语文老师问题,感觉有些羞涩。
陈思齐和李鹏则互相看了一眼,顿时有些不爽。
怎么,是嫌我们水平不够?要去学语文了?
俗话说,理科生觉得文科生智商低,文科生觉得理科生情商低,老师间亦是如此,都希望学生在自己教的科目上下功夫。
刘风眠正在喝茶,他瞥了一眼习题册,笑着道:“这不是你在课上做的那道题吗?”
“呃,是这道。”方羽有些脸红,毕竟上课不听课可不是一件光荣的事情,也就刘风眠脾气好不说他,换成老陈早就发火了。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这是不可多得的好词啊。”刘风眠感慨道,“张孝祥也是我很敬佩的一个词人。”
“他和辛弃疾倒是很像,都是南宋主战派,都是豪放派词人,而且都和那帮装腔作势的文人不一样。”
“史书对张孝祥的评价是‘出守六郡,所至皆有惠政’,而辛弃疾同样能力出众。”刘风眠给出评价,“简直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一提到辛弃疾,方羽又起了一阵鸡皮疙瘩,作为淮水市人,他不可能不了解辛弃疾的生平——人家的雕像就在几公里外矗立着呢。
想象一下这样一个能文能武的虎人,二十岁时提剑上马,单骑带回叛贼头领的脑袋,出守各地皆有政绩,在地方组建飞虎队,被“满万不可敌”的金人忌惮称为“虎军”。
下马时则恣意狂草,平静时写出“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愤怒时写下“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豪放时写下“楚天千里清秋”,失意时写下“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年老时仍心系国家,写下“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方羽觉得这样的猛人不粉,世上还有谁能粉?
“你了解了时代背景和词人生平介绍,却不知道张孝祥作这首词时的真正背景。”刘风眠娓娓道来,“当时主战派重臣张浚受命驻守建康”
方羽听得频频点头,一旁偷听的陈思齐和李鹏却是懵了。
“这是什么破玩意?”
“怎么听起来这么费劲??”
或许,这就是理科生和文科生难以沟通的地方吧
“这里有一本张孝祥的词集,你拿去看看,或许可以触类旁通,之后再将这道题重新做一遍。”
刘风眠很负责地讲解完所有知识,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材,自己多花一杯茶的功夫,学生没准能在高考中多得一分,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