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638潜台词很深(第2/3页)  小村官秘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希望各位首长在压力山大的现代生活,充分享受那幽情雅趣,让忙碌的身心有个宁静的回归。

    “嗯,果然有丰厚的化底蕴,不错,不错。”三位首长赞不绝口。

    闻声震首长问:“宝来啊,为什么同样是紫笋茶,我们泡不香,你泡出来为何清香浓郁,沁人心脾呢?”

    韩宝来娓娓而谈:“茶质好不好?除了茶叶好坏,还与泡的工夫有关。”

    闻声震嗅着茶,眯着眼睛说道:“愿闻其详。让我们开开眼。说细一点。”

    “第一是水质。古人曾说‘茶性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遇十分之茶,茶只八分’。水质对茶汤的滋味非常重要。古人的茶书,大多论及用水。所谓‘山水,江水,井水下’等等,终不过是要求水甘而洁,活而新。一般来说,以泉水为佳,洁净的溪水江水河水亦可,井水则要视地下水源而论。至于雨水和雪水,以当今环境污染之重,恐怕没人敢喝。《红楼梦》里说的雪水,现在只能到雪山之巅采集才行,据说北极的冰雪最好。”

    “你今天用的矿泉水泡的茶也很茶。还有呢?”

    “第二是茶温。古人对泡茶水温十分讲究,特别是在饼茶团茶时期,控制水温似乎是泡茶的关键。概括起来,烧水要大火急沸,刚煮沸起泡为宜。水老水嫩都是大忌。水温通过对茶叶成份溶解程度的作用来影响茶汤滋味和茶香。绿茶用水温度,应视茶叶质量而定。高级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名绿茶,以八0左右为宜。茶叶愈嫩绿,水温愈低。水温过高,易烫熟茶叶,茶汤变黄,滋味较苦;水温过低,则香味低淡。至于低档绿茶,那是老叶,则要用100的沸水冲泡。如水温低,则渗透性差,茶味淡薄。”

    “嗯。有道理。还有呢?”看来闻声震也是老茶客,他饮茶可没有如此讲究。

    “第三,一般来说,冲泡绿茶,茶与水的例,大致是1:50~60。茶叶用量主要影响滋味的浓淡,这完全决定于各人的习惯。”

    “往下说,还有泡茶方法了吧?可不能给徒弟留一手?”闻老童心未泯,擎过头来问。

    “嗯。泡茶方法十分讲究。绿茶的冲泡,相于乌龙茶,程序非常简单。根据条索的紧结程度,应分为两种。然而,无论使用何种方法,第一步均需烫杯,以利茶叶色香味的发挥。外形紧结重实的茶烫杯之后,先将合适温度的水冲入杯,然后取茶投入,不加盖。此时茶叶徐徐下沉,干茶吸收水分,叶片展开,现出芽叶的生叶本色,芽似枪叶如旗;汤面水汽夹着茶香缕缕升,如云蒸霞蔚。如碧螺春,此时则似雪花飞舞,叶底成朵,鲜嫩如生。叶落之美,有“春染海底”之誉。一段时间之后,茶汤凉至适口,即可品茶。此乃一泡。茶叶评审,以5分钟为标准,茶汤饮用和闻香的温度均为45-55。若高于60,则烫嘴也烫鼻;低于40,香气较低沉,味较涩。这个时间不易控制。如用玻璃杯,一般用手握杯子,感觉温度合适即饮;如用盖碗,则稍稍倒出一点茶汤至手背以查其温度。完全依靠经验,所以实践是最重要的。第一泡的茶汤,尚余三分之一,则可续水。此乃二泡。如若茶叶肥壮的茶,二泡茶汤正浓,饮后舌本回甘,齿颊生香,余味无穷。饮至三泡,则一般茶味已淡。此种冲泡方法,除碧螺春外,同样适合于平水珠茶c涌溪火青c都匀毛尖c君山银针c庐山云雾等较紧结的茶。”

    “还有一种条索松的呢?”

    “条索松的茶。烫杯后,取茶入杯。此时较高的杯温已隐隐烘出茶香。冲入适温的水,至杯容量三分之一。此时需注意的是注水方法。如果直接将水冲击茶叶,这种方法不妥。这种茶本身较舒展,无需利用水的冲力,反而易烫伤嫩叶。如用玻璃杯,则沿杯边注水,盖碗则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