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过兵。她是沪城人,当年在部队里是文艺兵,退役后也是一腔热血报国,响应号召支援边疆建设来到农场,还拒绝了在农场文工团的工作安排坚持下了基层来到老二十八连,也因此认识了当时的机务副(连/队)长陈华,经人介绍两人谈起恋爱。
两人相处期间也发生了一些“小故事”,比如外公外婆非常不赞成,希望女儿能回沪城之类的(父亲是黔省人,沪城人眼中的乡下人),但最后还是成功走到一起结了婚,建立了家庭还有了一双儿女。
为了这次婚姻自主母亲顶住了家里的压力,为了不让丈夫受自家长辈哪怕一点点委屈,硬是在十多年之后才和外公外婆和解,导致陈冬兄妹直到小学毕业才见到了真人版外公外婆(之前只看过照片)。只是陈冬对那座充满世界各地风情的城市虽然并不排斥,但是那里的人让他很不喜欢。所以他在有机会停留下来时他选择了远离。
不过妹妹陈夏竟然很喜欢很适应那个地方,最终会在未来的日子里成为那座亚洲中心城市数千万居民中的正式一员,混得风生水起,成为一个合格的中产阶级,最后还一力承担了接回父母到南方和家乡亲人一起生活的责任。
陈冬家里,刘慧这位母亲最是多才多艺。在当年中国最大最繁华城市出生成长加上文艺兵经历出身,受过良好教育也见过大世面,不论是样貌还是气质她都很出众。她会俄语(陈冬外公就是教俄语的,还给苏俄援华专家做过翻译),会织毛衣踩缝纫机做衣服,会烧菜做饭,会唱样板戏,会好几样乐器还会跳交谊舞民族舞,唱民歌也很好听,在子女眼中她似乎无所不能。优点一大堆,但就是性格比较强势执拗,气场很强大,有一种骨子里抹不掉的女强人气质。她平时对子女管教严厉,该动手时绝不手软,陈冬兄妹都很怕她。
这方面陈华正相反,所以陈冬家是典型的慈父严母模式。
母亲刘慧从来农场开始她就一直是当教师,教数学的。在学校师资紧缺时期,也教过音乐和美术,直到三年前因为担任红旗中学教导主任一职,算是基本脱离教职转到行政。
陈冬和陈夏身上的文艺细胞多是她的遗传,尤其是陈夏,比陈冬出色多了,在没有重生回来的未来,陈夏的人生远比陈冬精彩和成功。
父亲陈华在升迁期间也曾调动到别的单位干过,红旗分场几乎所有的下属单位他都任过职。不过几经辗转,最后还是调回了红旗分场场部,直到走上分场书记这个位置。之前不论他到哪里工作,都把家庭一直安置在老二十八连,没有搬离过。
刘慧是学校老师,工作地点一直在老二十八连,也就是现今红旗分场场部学校,子女在她身边更方便照顾,所以不适合离开,加上这里的生活条件相对更好,就没有搬家折腾,而是让陈华自己在新工作单位安顿,家里单位两头跑。为家庭做出一定牺牲。
直到八九年升迁到总场部工作,全家才搬到条件更好的总场去住,离开了陈冬从小长大的老连队。那时候儿女也不需要在红旗学校上学了。
住在老二十八连这么多年,同一栋联排房其他住户来来去去变动多次,唯有陈梁两家人一直做邻居多年未变,真真正正是十多年的老邻居。直到前两年也就是八五,房屋改建,老房子扒掉重建,两家才分开不在一栋房住,但也距离不远。
这么多年两家人相处的亲如一家。平时父辈都是兄弟相处,子女当然也是同样亲近。不论是老梁家,还是陈华夫妇,都没有因为地位的变化改变相处的态度。
(农垦系统农林牧渔场早期是军事化单位军事化管理,单位编制类比军队,拥有常备武装,后来在八十年代初改成国营农林场体制,停止武装。两个时期对各级编制单位以及干部的称呼不同,但是在非正式场合区分不严格,经常混用,对应的是兵团一总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