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冬记得在学校的文艺小组里,样貌与众不同经常成为大家异样目光关注中心的严敏擅长的是乐器演奏,和陈冬牛鑫夏红梅算是“同行”。几人都是为那几个能唱能舞的同学做伴奏,或者表演演奏。
因为学校条件有限,会乐器的人数也有限,基本上大家各种乐器都会点以应付不同的表演要求,都算是多面手,就是专业性普遍不强,不过一个普通的基层中学也不能要求太高了。
虽然各种常见的乐器都会一点,但是要论喜欢和擅长的,严敏最喜欢最擅长的是高大上的小提琴,是她奶奶教会她的,她拉小提琴的样子很优雅,自信而美丽,伴随着动听的旋律,令人着迷。她自己也曾经说过,音乐可以让她忘记烦恼,在音乐里,她可以找到自我。她还有一只奶奶保存下来传给她的小提琴,叫什么维尧姆小提琴,据说是个世界名牌,是她奶奶从娘家带出来并唯一保存下来的纪念品。
那时候陈冬不懂什么名牌,就是对那个暗红色樱桃木琴盒印象挺深,上面有两排蚀刻并镶嵌银丝装饰的不认识的外文字母,不是英文,也不是俄文,后来才知道是法文。
严敏跟奶奶学会的俄语和法语。陈冬和陈夏也会俄语,跟母亲学的,所以和严敏多了一个“共同语言”。只是为了不过于和朋友们产生距离感——除了陈冬兄妹,周围的好朋友们没人懂俄语,即使是陈冬也不是特别精通,比她的水平差很多。所以平时只在极少数情况下,私下里偶尔用俄语和陈冬或陈夏对话几句。并且和陈夏的交流远超过和陈冬的。
善解人意的严敏很少在朋友面前表露她的语言才华,她的好强倔强从不在朋友们面前表现出来。
陈冬倒是没想到,自己在平行世界里,俄语的水平远超过自己当年在少年时期曾经达到的水平,他也搞不清楚为什么,或许大脑负责语言的区域在平行世界发生了变异?
至于法语,跟着学了了几个单词之后陈冬就放弃了。在将来上高中以后,倒是经常听她用法语朗诵某些文章,很好听的样子,就是听不懂,不明觉厉。
和严敏擅长西洋乐器不同,陈冬最擅长的就是二胡这个传统民乐器,牛鑫擅长的是打鼓,对打击乐器很喜爱,能“打”。夏红梅擅长笛子和小号,比较能“吹”。
陈冬的父亲和母亲都拉得一手好二胡,算是家庭影响,所以他和妹妹陈夏都会这个,水平倒是只能算是入门,毕竟这不是两兄妹真正喜欢的。他和妹妹都喜欢弹奏吉他,不过这是上中学以后才学的,学的时间不长,但是水平还算不错,至少比同学校其他男生弹的要好。
家里两兄妹共同拥有一支红棉吉他,这不是买的,而是和父母交好的一位下乡知识青年送的,这位被兄妹两个成为秀秀姐的女知青姓于,省会滨城人。在农场期间曾经在陈冬家里借宿过长达2年时间。她参加了恢复高考之后的第一次全国大考,是第一批以大学生身份回城的省城滨城知青,后来的发展就很顺利,在未来成为许多成功人士之中的一员。
当时还小的陈冬对她的印象就是高高的个子,一条乌黑的麻花辫,以及圆圆的苹果脸,以及有着长长眼睫毛的乌溜溜的大眼睛,笑起来声音脆脆的很好听,眼睛弯弯的很好看,还有就是她身上总有一股很好闻的香气。于秀很会打扮,她的行为举止充满了女性特有的韵味,和来自沪城的陈冬母亲刘慧一样,对于当时作为近邻的梁家四姐妹影响很大,而且因为年龄和四姐妹更接近的原因,相比刘慧,少了敬畏多了亲近,使她们的共同语言更多。
那只吉他是于秀在陈冬前年上初中时送他的礼物。
当年于秀初到陈冬家时陈冬才五岁,而这位秀秀姐当时才十七岁。于秀回城后依然和陈冬家以及老梁家这些感情好的农场人家保持着联系,其中就属和陈冬家最密切,当年在农场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