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一十七章、得偿所愿(第1/2页)  万历闲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水墨恒没想到张居正会将问题推给自己。

    明显得罪人的事嘛。

    可李彩凤开口了,又不能不说,当即清了清嗓子:“其实,杭州知府周文龙大人讲到的,杭州织造局用银的弊端,当引起重视。历朝制造龙衣,一些当事中官借机贪墨,导致民怨沸腾。”

    这话一说出来,冯保肯定不高兴啊!

    当然,水墨恒也不会忘记安抚。说完后,紧接着将话锋一转:“自冯公公担任司礼监掌印以来,各监、局、司清明自守,奉俭去奢,内廷风气为之一新。”

    先拿一顶大帽子,扣在冯保头上再说。

    但安抚不是目的。

    水墨恒继续说道:“可杭州织造局那帮中官在杭州吃喝玩乐,日子过得跟神仙一样也是事实。”

    “杭州织造局督造已被撤职。”冯保小情绪难免。

    “这个方法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水墨恒当即回击道,“这次织造局用银,之所以引发矛盾,一是工部尚书朱老性子倔强,沟通有误;二是杭州织造局工价银计算确实有误。据周大人所言,制造一件龙衣,实际工价与申请用银工价,悬殊太大。”

    其实,这是在李彩凤面前第二次谈论这个问题。

    第一次在东暖阁,水墨恒也讲过,但那时张居正和王国光都不在现场,所以问题搁着一直没解决。

    再次提出时,因利益所致,冯保依然气鼓鼓地反对,说周文龙计算的工价有误,多项开支没有计入。

    为避免冲突,水墨恒并没有反驳冯保的话,而是说道:“杭州织造局归内廷管辖,编制预算由织造局钦差太监负责,工部完全插不上手,但用银却要工部分摊一半。这种管理体制本身就有问题,工部出钱,织造局钦差太监拿去挥霍,是谁都会有意见。”

    “那你说怎么改呢?”李彩凤问。

    “既是内廷与工部共同出银,那么每年的用银额度,就该由两家共同核查,编制预算,而不能由内廷单方面编制预算。预算做完,两家协商没问题,再联合呈文到皇上那儿,由皇上核实批准。”

    水墨恒这番话,不过就事论事。遵循的宗旨只有一条:出了钱自然要参与,有资格说话。

    张居正听了,当然高兴。若这样一改,虽然名义上是皇上定夺此事,但内阁却可以通过“票拟”来干预。

    但冯保听了,一头黑线,很不高兴。因为自洪武皇帝至今,为皇上制造龙衣,编制预算,都是司礼监说了算,让皇上下旨只不过是个手续问题,没工部什么事,也没内阁什么事。

    而李彩凤听了,觉得这个建议不错:既照顾到工部的面子,赋予他们一定权力;又适当遏制了内廷一手遮天的传统,堵塞了漏洞,最后的控制权还是要落到皇上手中。于是问:“张先生,冯公公,你们意下如何?”

    “臣赞成。”张居正当即表态。

    “奴才听凭太后裁决。”大权旁落,冯保很不甘心,可一时也找不到反对的理由。

    若是张居正提出来,冯保肯定要拿着“祖制”的名义来辩护;可这话是从水墨恒口里说出来的,太后都没话说。既然如此,反驳徒增不快,只能作罢。

    “好!”李彩凤拍板,一锤定音,“既然冯公公没意见,那这件事就按水少保的建议去做。”

    这样,大明王朝坚持了两百年的“祖制”,在李彩凤手里便止步改弦易辙了。

    受益最大的当然是朝廷。

    其次是张居正,借水墨恒之口,没有得罪冯保,还将问题沿着自己设想的方向漂亮地解决了。只是又欠“妖孽”一个人情啊……

    李彩凤非常满意,不禁问道:“冯公公,今年预算,申请的用银是多少?”

    “八十八万。”冯保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