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三章 上海掮客(第2/5页)  一个财务总监的自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通病了,决策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执行中争权夺利,可是却没有国企的优点,因为国企是国有资产,有上级考核的,有一定的问责追究机制,还有群众举报上访。可是民营企业就没有这些顾虑了,“自打江山自登基,”资产是自己的,股权是自己的,所有者和经营者角色不分,在充分人治的情况下,如果决策正确,执行有力,企业也会发展迅速,效率较高。从产品生命周期来说,改革开放开始的小规模企业,能够从“导入期”快速进入“成长期”c“成熟期”,可是往往熬不过“衰退期”,因为管理思维跟不上,没有适销对路的创新产品,一旦现金流枯干,就只有衰亡一条路了。浙韵集团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不合时宜地越狱跨界经营科技创新楼房地产项目,已经深陷泥潭,又在产品转型的时候,大餐饮中餐到小餐饮融合菜,再到小餐饮茶餐厅,再折回头转到小餐饮融合菜,接二连三地失败,亏损累累,再拖欠工资,军心就涣散了,研发总总监龙彪早就辞职了,行政总厨也跳槽了,还有不少技术骨干也有不少被挖走。贷款给浙韵集团的银行,在评估刀氏控制的浙韵集团,认为没有陷入到资不抵债的地步,原因在于刀氏家族决策层在十年前,曾经内部购入了几千万股某上市银行的发行的法人股,现在法人股已经能上市流通了,这部分的股票流通市值价值十几个亿元,远大于贷款。

    浙韵集团能否走出困境,取决于房地产的断魂还阳”,还有就是决策层团结一致,壮士断腕,用银行的股权置换掉房地产的贷款,然后引进职业经理人,特别是营销人才c风险管理人才,才能将浙韵集团的餐饮技术和产品研发方面的传统优势发挥出来,走出困境,实行新的发展。

    蔡梅听我侃侃而谈,有点吃惊,说你这小小年纪,看问题怎么这样透彻,即便是浙韵集团的老江湖也稀里糊涂的。我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些事情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各人各人的思路,有待于事实验证了,实践行得通,有效果,才能算是正确与否吧。

    正在说话间,蔡梅站起身来,说道,“苟老师,您来啦,”我回头一看,只见一个剃着平头,腮帮子刮得铁青的中老年人走了进来,我连忙也站起身来。

    “这是苟老师,这是赵总监,”蔡梅进行了介绍。

    “苟老师,您好。”

    “赵总监,你好。”

    和苟三城握过手后,我向吧台挥了挥手,“服务员,”然后对苟三城说道,“苟老师,您点什么饮料。”

    “来壶普洱茶吧,”老苟对走过来的服务员道,“把茶饼上的霉块洗干净,才能煮泡。”

    大家坐下来后,客气地寒暄着。

    “这次请苟老师来,希望您能帮助赵总监,外地户籍转成上海户籍,”蔡梅直接了当地说道。

    “麻烦苟老师了,”我附和道。

    “哦,说一下自己的大致情况,我好心里有数,”老苟问道。

    “去年刚从学校毕业,河北师范大学本科,”我说道。

    “哦,读的是什么专业啊,有些什么资格证书?”

    “会计系专业,有学士学历和学位,注册会计师证书,会计职称初级证书。”

    “在上海工作多长时间了,社保在上海交了吗?”

    “一年,没有交社保,社保在老家一个会计事务所代缴,是河北的社保。”

    “那就难度太大了,本科在上海太普遍了,你的本科不是什么985院校,会计专业也不是紧缺专业。”老苟顿了顿道,“在上海,只有海归人才c博士c高级职称吃香,还有那种紧缺专业c自主创业企业达规模的,才属于上海引进人才,不受社保c积分c居住时间限制,符合条件,就可以快速办理,无需排队。”

    “正因为这样,才找苟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