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章 弘文馆(续)(第1/2页)  长安虎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路上都被程处默拉着走c穿过几条长廊后,从一处圆形的拱门处走过,不久后才来到他们上课的地方。此时c出现的秦浩视野中的是一处青砖黄瓦c整体驾构不小的院子,几丛翠竹参差不齐的生长在院子之中,微风吹来c绿影婆娑,倒也是给这处院子增加了几分情趣。

    院子中已经有不少人来到了,现在也还没有到正式上课的时间,室内室外一片闹哄哄的,东一撮c西一堆的各自聚在一起叽叽喳喳的聊着天。以前的秦浩交际圈相当的小,在这群人当中,目前,秦浩也就认识包括李承乾c李丽质在内的几个人而已。

    看着室内外的人群,都是些从3岁到12岁不等的小孩。这些人都是在一间教室里上课的,也就是说这间教室是幼儿园加小学的混合班,他们会一直到了能够上初中的时候才会离开这里,到国子监里接受更高等级的教育。未来的日子里,秦浩将会在这小院子里完成他从幼儿园到小学c这个在大唐朝的九年义务教育的日子。

    唐朝时期c学校教育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从不完备到完备c从单一到复杂的过程。规模或许无法与21世纪相比较,但是,就体制方面而言,出是不遑多让。唐初时期c百废待兴,唐高祖李渊于618年恢复了国子学c太学和四门学,共有300多名学生。地方州县学校也恢复了招生,并对各校招生的标准和人数都作了规定。

    另外又为皇族及功臣子弟开办了小学,就是在门下省设置了负责详正图籍c教授生徒的修文馆,也就是被李世民改名为弘文馆的这处学校。在太医署下创建了医学,有医学博士c针学博士c按摩学博士等分科教授医学生。在管理体制上,一度把管理学校的国子监重新归入太常寺,由太常寺来领导。

    唐太宗李世民极为重视文教事业,先后令颜师古校订《五经定本》,孔颖达负责编撰《五经正义》,以此作为教材颁行天下。同时将国子学改为国子监,使国子监再次成为独立的教育行政机构,加强了对教育事业的管理和领导。

    628年,恢复了书学,次年又将医学教育推广到各个府州,要求各个府州皆立医学,设置医药博士,招收学生。

    632年,开设了律学,专门培养司法人才。在唐太宗的大力倡导下,学校教育的发展出现了一度的高潮时期。当时,于国学增筑学舍至1200间,国子c太学c四门并增置生员,书c算两学各置博士c学生,诸生计2000多名人员。兴旺发达的文教事业,不但统一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唐朝统治地位的稳定,而且使唐朝成为世界文化交流的一个中心。

    史书中曾有记载云:是时四方儒士,多抱负典籍,云会京师。周边的国家中c如高丽c百济c新罗c高昌等国,相继遣子弟请入国学。文成公主入藏后,吐蕃赞布慕唐文化,遣贵族子弟至长安,入国学受《诗》c《书》。内外诸生,鼓箧而升讲筵者,至8000余人,济济洋洋,盛况空前。可以说,这个时代的唐朝在教育c培养学生的方面,走在了周边各国的前列。

    “啊浩。”

    “高明。你怎么啦?”

    李承乾在人群中见到浩后,走过来跟他打个招呼,而且,还在那挤眉弄眼的冲他打眼色。

    “啊浩,你这是不是该换个称呼啦?!嘿嘿。”

    “呃!”

    听到李承乾的话,秦浩顿时觉得有些莫名其妙,疑惑的看着他,直到看到站在他旁边的李丽质红着一张小脸蛋,在李承乾身上掐了一把后,这才后知后觉的恍然大悟过来。

    “大哥。”秦浩坦然的再次跟李承乾见过一礼。

    “好!哈哈!来,妹夫,我给你介绍几小朋友认识!”李承乾哈哈大笑的拉着秦浩就往一边走去。

    见李承乾拉着秦浩和程处默往另一堆人群中走去,心中对于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