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八章 粮价上涨(第2/3页)  南宋武财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续来到临安的灾民可是现在就到了,真要有刚才那两人所说的数万人,甚至可能是十数万,凭空多出几百文的粮价,那可就是一笔大数目。

    “兄长,咱们这次买的数目很大,完全可以不在米店购买,这北关市上就有大宗粮米经销,为何不在这关市上购买?”

    刘奕苦笑着一摊手:“大郎,怎会不在这买,我也是刚刚问过,这关市上粮商的存粮,两日前就被这临安城众多米店都购走了,现在粮商们也都知道福建路遭水灾的事情,他们也都还在观望,不肯现在就把外面的粮米运过来呢。”

    刘奕探口气,恨恨地说道:“商人逐利,历代使然。。。。。。”

    刘奕说了一半,想起高道乾现在其实也是商人,后面的话没有说出口。

    “大郎,其实若是大批灾民过来,官府也会管的,常平仓李可是有许多粮食的,一定可以保证不饿死人。”

    所谓常平仓,早在汉代就已有之,主要是官府作为平抑粮价的存粮。到了宋代,常平仓已经发展得十分完善,不仅依然有平抑粮价的职能,还有半籴粜c半敛散的性子,也就是说在春种前可以借给贫困农户,待秋后新粮下来再归还。临安城余杭门里就是常平仓。在朝廷里,常平仓一类事情主管衙门是三省六部里的户部右曹管,地方上具体管理则是各路提举常平茶盐司。

    对于是否只是商人才逐利这个问题,高道乾不想和刘奕多费唇舌,现在最关键的事情其实很简单,就是要马上在手里要有粮食,否则短期来看,马上就要有灾民过来,这些人就要有吃的,否则就容易闹事,虽说朝廷绝不会不管,可他要赈济灾民的事情估计孟珙已经在进宫奏报时和当今皇帝说起过,到那时他没有粮食赈济灾民,反倒要官府开常平仓,那就有些开玩笑了。

    “兄长,你不是说过,这关市上就有一家米店要出售吗,说是店主准备做出海的生意,现在是否有人接手?”

    “没有,你要把那家米店兑过来?”刘奕有些吃惊,见高道乾点点头,想要劝阻最后还是没说出口。

    刘奕想了想有些迟疑地说道:“那家店当时开价六百贯,那时已经出清了店里的米粮,今日我去他家得知,这两日他店中也购进了大批的米粮,看样子也是准备赚些黑心钱呢,咱们现在若是兑店,也不知他是否肯卖。”

    高道乾挥挥手:“兄长,粮价上涨只是一时的,总不会长久下去,他既然要做出海生意,会需要很大资金,恐怕也是不愿在等,这样,兄长现在就过去找那店家兑店,连他店中的米粮咱们也都兑过来,粮价就按现在的市价,这样即便大批灾民马上过来,咱们也有粮米可用。”

    “还有,你在顺便打听一下,这粮米涨价是何人传递的消息。”

    刘奕想了想点头答应下来,和高道乾简单商议几句,就转身去办兑店的事情。

    本来刘奕并不赞同为了赈灾而再兑下一个米店,可一想也觉得高道乾的法子能解燃眉之急,而且此时高道乾要他打探粮米涨价的事情,这也让刘奕感到涨价的事情可能有些幕后的事情,挨饿逃难的状况他可是亲身经历过的,他也不愿看到再有人落到这样的地步。

    高道乾和刘奕说着话,可目光一直也没离开过席棚里那两人,刘奕刚走,那个商人模样的人就起身离开,向着余杭门里摇摇晃晃地走去,然后那个镖师模样的汉子喊来酒保,扔下一把铜钱,拿上那个包裹也走出席棚,只不过却没进城,而是向运河方向走了。看样子这汉子是多给过酒帐,那酒保喜滋滋清点了那些铜钱,从中拿出十多文放进自己怀里,然后才拿着剩下的铜钱走回天然居交账。

    此时,高道乾已经不再认为这拿着包裹的汉子是镖师了,若是镖师,结算酒帐总是要仔细清点钱数,而这人却出手大方,随手就扔出大把铜钱,显然是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