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北大荒(第1/6页)  琉璃负相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968年12月22秋,雨天,诸事不宜,

    毛泽东主席提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随即在全国开展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活动。此后到1978年,有近2000万知青上山下乡,有多少年轻的生命就此埋葬在了那个特殊的年代。

    在七十年代,被称为喊着口号长大的一代,毛主席语录就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指引着群众前进的道路,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到哪里去。

    在那个年代,除四害,读毛主席语录c参观阶级斗争育展览c请老贫农上阶级教育课c忆苦思甜,是我们每天学习的任务

    白桦和胡夏是两个铁哥们儿,和他们两个一起从小长大的杨柳,那个时候,即便是穿着白色的寸衣,下面是天蓝色的布裤子,两边梳着简单的麻花辫,也能将她清新脱俗的面容显得格外漂亮,那个时候买什么东西都要票,随着上山下乡的运动轰轰烈烈的展开,在那个激情似火的岁月,大家都争相恐后的想要表现自己,为国争光,为事业做出贡献,为毛主席而战斗。

    参加报名的时候白桦和胡夏两个小子一起喊着口号,举着彩色的小旗子,三个人齐声大喊着“生为毛主席战斗,死为毛主席牺牲,我白桦,我胡夏,我杨柳,三个革命进步青年发誓要为中国的解放而终生奋斗着,不在北大荒闯出一片天地,绝不回城。

    三个人手搭着肩膀排成一排,对着湛蓝的天空仰头高喊着,随后互相看着对方气喘吁吁地笑着,

    他们与同学勾肩搭背,争先恐后的想要去下乡历练,根本就无法预知以后的结果,有很多人在那一场上山下乡的运动中。中永远的留在了那片地方留在那篇北大荒,黑龙江省的三江平原c松嫩平原c辽河平原曾经纵横千里的荒原,被称为北大荒,

    1968年12月13日晚上拉着以胡夏三人为主的北京下乡青年的专列从北京火车站出发经过河北,河南,四川等地奔驰着,那个时候他们刚刚初中毕业,正好十四五六的年华,15日上午停在黑龙江省东北部的北大荒,上车之后每人发了一套军大衣,上车之前都还是激情高昂。气宇轩昂的,大家却在火车开动的那一刹那大家都哭成了一片,送心的家长跟随着启动的火车慢慢的跑了起来。下了车站之后,是北大荒龙佳村的村支书带领着一些村民举着红色耀眼的横幅,映入眼帘的便是几头小毛驴拉的小车,村民们纷纷接过这些知青的行李,村民在前面牵着小毛驴,在那泥泞的山路上,慢慢的前行着,几个知青慢慢的坐在车上,沿途欣赏着周围的风景,荒芜的山丘上只有荆棘丛生的杂草,隔着不远便是秃丘修建的房子,空气干燥的让那些坐在城里面的知青无法适应,杨柳开始觉得鼻子有些痛,用手去碰了一下鼻子发现的鼻子开始流血,干燥的气候是鼻腔里面的毛细血管破裂了,她赶紧仰头试图这样子止血,有经验的村支书敢快走了过来让她用手压着鼻子,村支书放下烟袋,用左手将烟斗的头,抖了抖。

    慢条斯理地说着:“过段时间你就适应了,真是辛苦你们了”

    北大荒的冬季天黑得早,好似太阳攀到中天就轱辘到山下,大概走了好几个时辰才冬于到了村子,我们两个人一组一户村民家里,杨柳和冬梅分在了一起住在郝大娘家里,胡夏和白桦一组住在吴大爷家里,

    他们都住在窑洞里,到处都是灰尘满天,睡在用草铺成的大通炕上,我们把自己的行李打开,将棉被铺在上面,晚上点的是煤油灯,杨柳将自己的棉袄脱下,看着在炕上的冬梅正在铺床,然后安静的看着那胡着纸的木窗户,透过那白白的纸窗户看着月亮,窗户有些漏风,窗外呼呼的刮着大风,许是有些不太适应这一天,外面冷咧的大风将自己的双颊吹的通红。

    杨柳抱着自己的双腿:“梅子你想家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