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章 虚晃一枪(第1/2页)  正史加点料——明朝要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正史很枯燥,总得加点料。

    祖大寿造反了,更准确的说法是,祖大寿罢工了。第一次进北京,第一次见皇上,祖大寿觉得这里的人和事都不是他能理解的。首先是打退后金进攻的袁崇焕,直接被抓进去了。然后是二愣子满桂,竟然被任命为勤王军最高统帅。一系列突发事件让祖大寿就一个感觉:京城套路深,我要回农村。于是他二话不说,跟谁招呼都没打,带着辽东边军一路狂奔,跑出了山海关。祖大寿的这一行为让本来脑子就不够用的崇祯更加迷惑了。皇太极带着后金大军就在城外,要叛国投敌可以直接找皇太极报道,跑出山海关是几个意思啊?

    祖大寿在辽东的影响力某种程度上说是超过袁崇焕的,他的老家就在宁远城。祖大寿的先祖早在宣德年间就已经在宁远城担任军职,繁衍到祖大寿这一代,已经在宁远扎根二百来年了,可谓根深蒂固。祖大寿的父亲祖承训在万历年间(崇祯他爷爷)就已经官至辽东副总兵,曾经先后跟谁李成梁c李如松父子打击蒙古人c女真人(满族人)c日本人,可谓战功赫赫。祖大寿并没有躺在老爹的功劳簿上混子日,他出仕不久就跟随袁崇焕参与了宁远之战,获得了宁远大捷。之后又在宁锦之战中有上佳表现,不但成功守住了宁远城,而且援救了被后金军逮住猛踩的满桂。不仅本人生猛,祖大寿的哥哥弟弟c叔叔大爷c侄子外甥c甚至妹夫小舅子都在辽东军中任职,一大家子几十上百个军官,所以说辽东边军是祖家军也不为过。就这么个人,基本上他宣布投靠哪一国,宁远城就是哪一国的。地位如此重要,朝廷也得掂量掂量。所以,对祖大寿的处理方式和对袁崇焕截然相反。有不确切叛国嫌疑的袁崇焕,革职下狱;有确切叛国行动的祖大寿,安慰招抚。问题来了,怎么安慰招抚祖大寿?崇祯自然是没办法,但是好在朝中还是有明白人的。他们看明白了,祖大寿有叛国但是没有投敌,其中的原因就在于朝廷对袁崇焕的处理太莫名其妙。所以,解铃还须系铃人,要么无罪释放袁崇焕,要么让袁崇焕在狱中写信说明情况。不过,两条可行性都不大。首先,袁崇焕是皇上抓的,别说皇上那个脑子现在还没想明白袁崇焕有没有叛国,就算皇上想明白了,也放不下这个面子。让袁崇焕写信更难,你都委屈袁崇焕了,还让袁崇焕跟自己的属下解释,我并没有受委屈,这都是罪有应得,简直是让袁崇焕自毁三观。大臣们知道,劝皇上是没有用的,所以只能去劝袁崇焕。袁崇焕态度也很明确,不写。在袁崇焕看来,议和的锅让我背,可以,后金进关的锅让我背,也可以,还要甩给我一个叛国投敌的锅,不行。明朝的大臣们还是有一定水平的,见袁崇焕不买朝廷的帐,就换个角度开始劝,你就算对朝廷和皇上不满,也得考虑考虑民族大义啊。这次袁崇焕被打动了,就凭皇上这个昏劲儿,祖大寿这个状态很可能就给逼得投靠后金了,要是祖大寿投靠后金了辽东就算彻底沦陷了,后金打进山海关,汉人的天下就是满族人的了。所以,为了汉人的天下,袁崇焕还是咬着牙,昧着良心给祖大寿写了一封信。皇上还是不放心,又让孙承宗写了一封信,并全权负责祖大寿的安慰招抚工作。祖大寿这边的事刚有点头绪,皇太极那边又出幺蛾子了。

    北京之战的时候皇太极就想明白了,他此行的目的不是攻城,而是抢劫。所以从北京城退兵后后金军并没有走远,就地展开抢劫活动。这一开抢皇太极才发现,自己实在是太英明了。北京的近郊遍布王公大臣的别墅田庄,这些地方都是王公大臣的地下钱庄,平日里那些见不得光的财富全都聚集于此,可谓肥的流油。而且,跟有正规军守卫的州城府县相比,这些地方简直就是不设防。所以后金军这几天在北京周边可谓抢得是盆满钵满,不光没有损失,还收编了不少投降的明军和明朝官员,可谓财富人才双丰收。这种情况让那些在北京周边持有大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