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粽叶飘,楚魂在(第1/1页)  守得云开月初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眨眼间,冬知春暖,夏知离骚,时飞逝去,端午佳节来临,端午起源于南方百越,把农历五月五日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每月有三个五日,头一个五日就是“端五”。关于端午的起源,众说纷纭c争论不休,“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怨”,无论何种,端午是持续至今了,一代一代的传承,才有“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粽为祭投江屈原而流传,淀积文化底蕴,“竹叶粽”:取竹叶裹白糯米粽煮之,尖有如生切菱角,粽叶缠,家家户户都有自己包粽的方式,温暖的手把绳线丝丝缠绕,五花八门的粽子蒸熟后带着粽叶的清香谆谆诱人,层层剥离,是糯米的甜香软浓,中间还有惊喜,或是蜜枣c蛋c腊肉c豆沙等等,增添了一抹新奇和重重叠加的多重味道。北方有用蒿草c麦穗和桃叶枝洗脸的习惯,放入清水中,让本平常的清水多了一股子淡淡的香味,心情也变得愉悦;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将艾草捆成一束,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制成花环佩饰,用以驱瘴。

    赛龙舟是南方的一项重要活动,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楚国人民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是龙舟竞渡之起源,“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比赛时,十位划手排两队,左五人右五人,左五人的体重加起来要等于右五人的体重,来保持船的平衡,体重沉的要坐在船后,体重轻的要坐在船头,这样能让船头有一定的翘起来,以达到船在水中行走时减少阻力,提高船的行进速度。还有就是几条船并驾齐驱,大家同时呐喊,划手根本就听不清本队的鼓点声,所以十位划手与鼓手要统一喊号,喊什么自己定,但一定要喊,这样可以提高全队的士气和保持划手们划船的统一性,携手并进才能成功。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古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厢隔辽海。艾草一束,风调雨顺;粽香唇齿间,芳香乃留久;香囊携伴,饶平安佑保;龙舟飘扬,载千古清风。一片片粽叶包裹的不仅是糯米,还是难得一聚的时光,时间效忠于人间,淌洋于人心。一张车票,从五湖四海回归最亲近的土壤,敞开怀抱,清风飒飒徐来,饱含爱之深的道踏进家门,依旧是那个记忆,依旧随我心。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