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援朝前线,美国鬼子见天拿成千上万吨炸弹炸咱们,不就仗着他生产的钢铁多吗?所以,咱们也得想方设法多炼铁呀!咱们多炼一吨铁,志愿军就多几百发炮弹打鬼子!”
工人们大多知道,北城钢铁厂有五名同志参加了志愿军,老栓儿子永乐是其中之一,而且是咬破手指写血书争取的,老栓对儿子表示坚决支持,北城钢铁厂小报做过报道。所以,大伙儿对老栓非常敬重,对他的号召鼓动给予了热烈响应。
试验开始,年过半百的老栓身先士卒,竹筐装得溜溜满,一溜小跑不时闲。他还请来一位干过“窝脖儿”的老者,给大家讲解扛重物稳当快捷的要领。装卸工们心疼老栓年龄较大,生拉硬拽不让他卸矿,并给他安排了个“力所能及”的差事:测量每层矿料厚度,对铺料质量进行验收。
就这样,试验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彻底解决了炉况不稳的问题。
老栓仍不满足,又跟装卸工们一块儿研制各种简易工具、器械,不断降低劳动强度。他总是这样,别人能想到一,他却往往能想到二、三,甚至是四。这次扩建也如此,开工一个来月,他提的合理化建议大大小小已不下十来条。
……
清晨时分的三高炉建设工地依然气氛紧张热烈,彩旗在晨风中飘舞,路边墙壁的黑板墙报上写着标语:“苦干三年,建成基地;投资不增,钢加一番;十年计划,四年完成!”劳作了一晚的夜班职工不顾疲倦,熙来攘往、口号哨声,干得热火朝天。
三高炉工地在二高炉南侧,是在“半截子工程”基础上利旧兴建的。四四年二月,日寇从本土大谷制铁所拆迁来日产六百吨高炉一座,拟作为北城制铁所三号高炉建在二高炉南侧,已开始建设的部分包括热风炉、高炉本体及矿石、焦炭料仓等的地基。后因日寇败象渐露,遂致工程停滞,此时,土建已完成建安工程量的58。这次扩建,尽最大可能利用了原有基础。
老栓在工地混凝土搅拌站外停好自行车,走进站内。因见天色大亮,他先到值班室提醒电工关闭电灯电源,然后边戴手套边朝一台轰鸣作响的搅拌机走去,准备帮忙干活儿。
快到近前,他忽然听到一种熟悉却不愿听到的声音:“噗!哗——,噗!哗——”他紧走几步,果然,看见一个小伙子正在做着那个动作!
小伙儿手握铁锨,对准横担在料斗手推车上的一袋牛皮纸水泥袋,从中间猛力铲下,“噗!”水泥袋儿被一铲两段儿。然后,他一提袋子角儿,就把水泥全倒入料斗车中。
“嘿,倒是快当,可这‘噗哧’一下,拾块钱的袋子押金就没了呀!”
老栓心疼得如同刀割,紧走几步,制止了小伙儿的再次操作。
“哎,等等,等等!——小伙子,你是新来的吧?”
冶金部为北城钢铁厂扩建调集了五千多人的队伍,故这一阵儿,每天都有新基建工人到达北城钢铁厂。
“没错儿,老师傅,俺是昨儿个下午到的,撂下行李就奔工地上来了。”小伙儿一边擦汗一边笑着说道。
“哎呦,那可是辛苦了!贵姓啊?”老栓跟小伙儿握握手问道。
“免贵姓宋。”小伙儿说。
“我姓乐。——小宋啊,你刚来不知道,有个情况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一只袋子,水泥厂要收拾块钱押金,咱们估算了一下,这次扩建大约得用三十万袋儿水泥,要能把袋子全部回收,光押金就能退回三百万元,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啊!”老栓加重语气说。
“嗷,是这么回事儿啊。”小宋点点头。
“所以,拆水泥袋儿可别用铁锹劈,得从袋口那儿拆线。——你看着,我给你拆一袋儿。”
老栓说着搬过一袋儿水泥,找到袋口的线头灵巧地一扽一拉,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