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哑口无言。”
方晓霞干事业的激情亦被进一步触发,整日旋风般在工地与办公室之间飞转。她只要有时间就深入一线,第一时间发现和处理问题。
三高炉乃扩建重中之重,也是她跑得最多的地方。为加快进度,北城钢铁厂借鉴辽钢经验,实施“立体交叉平行流水作业法”,在36米高的炉体上下搭起八层架子,同时进行七八个工种的作业,里外三层,上下八段,场面蔚为壮观。方晓霞戴着柳条帽儿,腰系安全带,经常在各作业层面间上下攀援梭巡,掌控施工动态。各层架子由斜梯相连,虽有护栏与安全网,但因是悬空搭建,未经训练的人攀上去难免心惊胆战。但看来方晓霞早已练就过硬本领,在架梯上行走轻捷、如履平地,而裴仲文因担心其安全,始终紧随身后,竟很快也练就了一双“高空飞毛腿”!
一次,方晓霞发现架子工人手缺乏,影响工效,就立刻与主要对口支援单位辽钢联系,调整支援工种,用最短时间调来一百名架子工,完善了工种搭配。
另一次,她发现负责管道安装的班组每班最多装21根管道,进度偏慢,影响整体进度,那个班长急得嘴唇儿起了一串儿燎泡。她一面安慰他,一面共同分析施工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并作了改进。这个班安装量很快上升到每班42根,整整翻了一倍。到工程节点一算,总体工期提前138。
这些使裴仲文在恋情之上,又对她增添了浓浓的钦佩与尊敬。
由于他们是老乡,闲暇时很聊得来,所以,裴仲文很快就对她个人生活状况有了全面了解,包括知道她正如他深恋着她一样深恋着另一个人——盛铭懋。
对盛铭懋,裴仲文在调来北城钢铁厂前就有耳闻,那主要是因为五三年盛铭懋在国内率先开展“矿石中和混匀、分级入炉法”试验,彻底扭转北城钢铁厂生产大起大落局面,从而蜚声业内。
五零至五二年,因北城钢铁厂无自有矿山,铁矿来源及成分纷杂,使高炉配料变化频繁,日变料达十余次,引起炉况大幅波动,无法顺稳生产。加之按苏联专家建议提高冶炼强度,大风高温、多烧焦炭,始而频繁烧穿炉缸,继而发生两次结瘤停产十余天的事故,损失巨大,厂长赵天鸿为此背了处分。
为破解困局,盛铭懋主动请缨,担任炼铁部原料工程师兼原料助理主任,在国内率先开展矿石中和混匀、分级入炉系统整顿。
这种方法,简言之就是把不同来源、不同成分的铁矿混匀后入炉冶炼,不让高炉一会儿“吃大米”,一会儿“吃高粱”,一会儿又“吃糜子粉”,弄得“肠胃不适”。说来简单,实行起来颇为不易。盛铭懋与运输部研究制定“平铺切装混均法”,靠装卸工们大力支持,在无装卸机械情况下以高强度体力劳动实现了铁矿石混匀。之后,他又主持设备革新改造,完善高炉破碎筛分系统、矿石入仓输送系统、分级均匀布料系统,进一步实现精料入炉,使原料成分和粒度波动显著减小,高炉操作日渐稳定。全面实现炼铁原料系统整顿后的五六年,北城钢铁厂高炉利用系数、入炉焦比分别优化6301、3072,盛铭懋亦因此连续获得厂级、市级劳模,并在五五年首届全国高炉会议上代表北城钢铁厂做了经验交流。
这位盛大哥的人格魅力也使裴仲文与之一见如故,成了无话不谈的挚友。前者的开朗豁达、平易热情、学业精深,都令裴仲文钦敬与喜爱之至,虽然从一开始便知道他就是自己“情敌”,这种由衷感情也分毫不减。
由是,裴仲文发现自己陷入一种极为尴尬纠结的境地:生平首次迸发出不能自已的爱情火花,却不想自己乃是个姗姗迟来的落伍者;有心为一线机缘与“情敌”一争高下,又谁知对手偏是个相见恨晚的肝胆知己。为友弃情,不舍;为情损友,不齿。从不沾酒的他,苦闷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