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苏颖带果兰到郝廷魁家拜访。
去之前,苏颖给郝总工打电话说明缘由,郝廷魁马上说:“技术材料都有,你带她来吧。”
原来,自八月二十一日“全民大炼钢铁”动员令发出后,郝廷魁心里头就多了件事儿,他觉得炼钢炼铁有相当技术难度,不是随便就能干得好的。如果不掌握有关知识便贸然操作,一是产品质量难以保证,空耗资财;二是人身安全亦存在很大风险。所以,那天晚上组织完制定小转炉炼钢车间建设方案的技术设计会后,虽然到家已近凌晨一点,但他并未就寝,而是在书架前翻找起来。
不一会儿,田郁兰披着外衣从寝室出来,睡眼惺忪地问道:“……这么晚,还不休息呀?”
“嗷,找两份儿急用的资料。”他答道。
她走进厨房,待了片刻端出碗儿银耳红枣莲子羹,说道:“先喝碗儿银耳汤吧,去去火。”
“好,你快去休息吧。”
“嗯,你也别太晚了。”她说。
“好,我知道。”
郁兰回屋不久,他就找到了所需资料,这是一本四一年重庆出版的、用发黄的粗糙土纸印刷的《钢铁汇报》,其中《四川土法炼铁》、《四川土法炼钢》两篇论文是他所撰写,文中详细记录了小高炉、小平炉构造特点、生产方法等。当年为抗日,他在四川搞过土法炼钢,现在,这些资料正好发挥作用。
次日,他把资料拿到厂办公室,让打字员刻印出二百份儿,装入公文包,放在他那辆带斗摩托车里,一有机会就开展“技术支援”。
他并不像目前大多数北城钢铁厂职工那样,一有时间就往工地跑。因年龄较大,天鸿不让他到工地上去劳作,并对他说:“郝总啊,您的任务不在当前,而在未来,您要超前思考、超前筹划,要比北城钢铁厂所有职工都超前,包括我在内!”
天鸿让他超前思考、筹划的主要是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除了最重要、最紧迫的氧气顶吹转炉炼钢工艺之外,还有高炉喷吹燃料助燃法、连续铸钢工艺、矮胖型高炉工艺、顶燃式热风炉技术等。为此,他经常驾驶摩托进城去中科院理化矿冶研究所,与薄岚枫等人商讨、计议,而薄岚枫亦将北城钢铁厂作为最重要的实验基地,不时前来指导。
八月二十一日后,郝廷魁在往返城里与北城钢铁厂的路上,开始愈来愈多地看到一座座矗立起来的土高炉。他朝一座土高炉开过去,停住车近前察看究竟。只见大约两人来高的土高炉一侧堆着铁锅、铁铲、铁锁等“废铜烂铁”,看来是由于缺乏铁矿石,拿这些权当原料的。
炉子另一侧码放着一叠炼好的铸铁块儿,他看了一眼便摇了摇头,不禁脱口而出道:“……这铁,不行啊!”
炼铁的人们见这位长者开着辆摩托车,神态儒雅睿智,就知道来者不同寻常,连忙问道:“老同志,您说说,这铁怎么个不行啊?”
“这是很典型的‘海绵铁’,是由于冶炼温度不够高,原料得不到充分脱氧还原,造成炼出的铁水杂质很多。你们看,凝固后的铁块儿质地酥松,还有很多气孔,是没有使用价值的废品。”廷魁解释说。
一位负责的人听了忙说:“哎呦老同志,一看您就是位行家!这建一座土高炉得一万多块钱,还又耗电又烧煤的,要是炼不出好铁来,那得多拗淘人哪!——您快给出出主意吧!”
“你们等等啊。”廷魁说罢先围着炉子看了一圈儿,然后到摩托车斗里取来材料。
“……炉子得改进一下。”他说:“这里是有关的材料,你们先看看,同时把炉子停下冷却。我现在进城办事儿,下午再过来和你们一起改造炉子。”
就这样,郝廷魁给他工作路途中所能接触到的那些土高炉、小平炉当起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