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三章 超级工程(第3/4页)  修真大工业时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太空基地本身就是功能完备的太空工厂,让导轨炮的建造简单很多。不过哪怕简单了很多,星空巨炮的建造,依旧是当前最具有挑战的超级工程。

    首先就是导轨炮的核心部件:导轨。

    导轨,也是支架,它一方面需要作为导轨炮的滑行轨道,另一方面也是线圈的支撑结构;其本身还有磁性方面的要求。

    星空巨炮的设计长度,为80公里;设计目标,是可以将重达50公斤的特制炮弹,加速到秒速500公里。

    按照大洋集团技术人员和军事人员的论证,只有达到这个速度,才算是星空武器!只有这个速度,才能让敌人无法做出反应。

    实际上秒速500公里,在太空环境中,依旧慢的可怜。想想光速30万公里,就让人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无力感。

    半个月后,当金星上机器人终于找到石沧海三人的时候,张浩已经抵达太空,亲自观摩大洋集团有史以来最疯狂的工程建设。

    站在虚空,与曙光号太空基地共同环绕,张浩看到了工程建造的恢弘场面。

    曙光号太空基地,已经达到千米规模,中央主体高度/厚度达400米,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太空城市。不过这个城市大部分地方是钢铁架子,更有七成的面积,属于工厂区!

    而此时工厂区正在打造导轨炮的核心部件:电磁导轨。

    为了达到磁悬浮效果,导轨炮的导轨,采用的是三角结构,或者说是三相结构,与大洋集团当前主要的发电技术、三相电技术,刚好对应,可以将导轨炮的能力提升到极限。

    不过,这样做技术难度极高。相比于双导轨,技术难度提升了整整一个数量级。

    但好处也更多。导轨炮在发射过程中,弹丸始终悬浮在磁场中,无摩擦。弹道甚至可以通过计算机轻微调整;只要临近出口的时候,加强某一方面的磁场就好。

    而为了生产这样的、近乎完美的导轨炮,却需要深厚的工业技术来支撑。而此时在太空中,一场技术的盛宴,就已经展开。

    从地面送来的纳米钨钢粉末,在太空中冶炼;利用大洋集团开发的纳米金属陶瓷烧结技术,在太空的无重力环境下,开始一点点铸造导轨。

    导轨的设计长度,就是80公里,无拼接;且为中空结构——实体结构当然更好,但代价就太大了。

    只看到太空中,又核电站带动的电磁熔炉将一吨又一吨的纳米钨钢粉末在高温、高压下烧结,最后形成一种同时具有陶瓷与金属色泽的异材料——纳米级钨钢陶瓷!

    金属光泽就是冰冷的、带有钨钢特有的黑灰色;而陶瓷的色泽,类似于玉石光泽,温润、有种半透明的感觉。

    直径高达50米、壁厚30厘米的超级管材,在太空中一点点延伸;四周有激光测量技术,保证这导轨的精度,控制在1mm之内。因为采用的是磁悬浮技术,所以导轨的精度要求,可以稍低。

    不过张浩很快就找到了负责工程建设的张越山:1mm的精度也许足够,但我们要对自己严格要求;这样吧,在工期不变的情况下:

    精度每提升1丝、也就是0.01毫米,工人的薪水就提升1%;

    当精度超过0.1毫米的时候,每提升0.01毫米精度,薪水提升2%;

    超过0.2毫米后,薪水提升3%,以此类推。若精度提升较大,可以延长工期;

    当然,若精度低于1mm,直接罚款10%;低于1.2毫米,罚款50%;低于1.3毫米,相关责任人全部撤换。

    大棒和胡萝卜同时落下,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立即被调动起来。

    飞船在天地间穿梭、运送材料,工作人员忙碌又谨慎;无声的太空中,无数人正在挥洒热汗;不时有激光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