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山谷工坊(第1/2页)  咸丰元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宗纬买的这个地方实在破旧,原有两座土窑,用柴草来烧制砖瓦,土窑的南面有两个大泥坑,是用来取土的。烧制砖瓦是力气活,要取用质地细腻的黄土,不能夹杂石子等杂物。做好的泥瓦泥砖还要慢慢阴干,很费功夫。

    土窑的北面有10来间草房,一个小院子。这窑和院子很多年没有人用,都破落的不成样子了,长满了荒草。

    宗纬和黑管家c王德成c韩近来在村子里借了李大用弟弟的一个旧宅院住下来,他弟弟已经搬到山外去住了,这个地方闲置着。

    宗纬看李北山c李南山兄弟实在,就让他们在附近村子里找来五十多个泥瓦匠进山谷把把草房c院子c土窑修缮一下,在后面加盖10间草房。这泥瓦匠技术要求不高,建筑很简单,乡民们农闲季节都会做泥瓦匠挣钱补贴家用。这季节夏收夏种已经结束,田间除草农妇c老人都可以做。壮年男子,也就是农村的劳动力,在家门口有挣钱的机会,当然愿意干。

    李家兄弟果然能干,带着这些泥瓦工,很快修复了原来的房屋,在后面新建了10间草房。用的是夯土墙,缺漏的的地方补上就可以了。至于房顶就更简单,山上有的是杂树,村里有的是麦草,把朽坏的屋顶换掉就可以了。本来乡下讲究把树木砍下来,要慢慢地晒干,所谓晒一天顶一年。可是这位石少爷根本不在乎,潮湿的树木甚至连皮都不用去掉,直接就上了房顶。

    然后立起了院墙,平整了土地。五天后,院落整治好了,宗纬带着大伙住了进去。再过十天,窑也修复了,把围墙也修补好了,这个地方已经很成样子了。

    有了地方,还需要有人干活。李北山c李南山兄弟这段时间活做的勤谨,宗纬报酬给的也爽快。李家兄弟当然愿意跟着宗纬干,可是他们不懂烧窑的技术,只能做做一般的粗活。宗纬还需要专业人士加盟,黑管家是个有心人,他知道李大用干过窑厂,在这里有些熟人,就拉着李大用在附近寻找,还真的找到了几个烧过窑的师傅。这里面欧阳广c欧阳大兄弟是平谷人士,30多岁,曾经在山东博山烧过琉璃,近些年才回到老家。博山是当时国内最大的玻璃c琉璃产地,代表了工艺的最高水平。欧阳兄弟因为手艺好,引起了当地同事的妒忌,把他们排挤走的。他们黯然回乡,本以为这辈子干不成玻璃手艺了,没有想到这个石少爷延请他们来制玻璃,开出了往日两倍的工钱,自然高兴。宗纬弄到了这兄弟,心里有了底,说实在的,烧制玻璃工程复杂,凭他自己可弄不出来。

    至于花石c平德茂师傅都是三十不到,在本地烧过砖窑,经验丰富。

    黑管家还找到了县城的一个做绸缎生意的朋友帮忙,这朋友推荐了自己的侄子李来郭。这个李来郭20多岁,手眼活络,在绸缎铺当过活计,正好负责联系工坊的外务。

    黑书同在这边呆了十来天,诸事刚开了个头,他却担心天津商铺那边生意繁忙,就告辞回去了。德成和近来留下来陪着宗纬。

    宗纬送他到山口,意味深长地告诉他:“大伯,这边的事情先不要告诉父亲,这个地方我准备做大事业。这个事业是石家不可能有的。你回去后,只说我在山里租人家一个小作坊在试制玻璃就行了。”黑管家这段时间跟着他做事,看他做事有章法,有主见,样样出人意料,对这个少爷刮目相看。他看看宗纬,郑重地点点头。

    烧制玻璃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这点人肯定不够。花石去年在武清那边烧窑,熟悉那边情况,说武清运河边有很多山东德州那边过来逃灾荒的人。宗纬就让李来郭c花石c韩近来等人到运河边从山东德州灾民手中买了43个半大的小子和15个小姑娘,带来工坊做工。这些孩子一共花了宗纬200多两银子,每个孩子也就是两担小米。韩c李c花二人代表石宗纬和父母亲立了契约。按这个时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