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三章 兵役(第1/2页)  重生浣衣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后还是刘大妈解决了这个难题,她组织帐房学堂里学子成立了一家商社,主要负责学堂里公田的产出以及李小红自家的各种产出的销售工作。

    商社人员还可以自行在市面上,做一些购销贩卖的生意,大家都是学账房的,每个人给自己做一本帐,到月底进行评比,看谁的利润最高有奖励,连续三次利润最低的人,会被开除出商社。

    李小红觉得这个方法很好,这是培养大家的生意头脑,以后学堂的人不一定做账房,也可以做自己的生意,为学子们的就业指明了另外一条路。

    这样一来,李小红的铺子就太小了,商社一开张,便受到学子们的追捧,几乎人人都以加入商社为荣。

    李小红便买下了另外一家大一些的铺子,供商社使用。

    无心插柳柳成行,如此一来,商社一步步壮大,帐房学堂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因为很多人把帐房学堂当成了商人学堂,送孩子到这里一边学着记账的手艺和商业理论,一边实践着买进卖出。

    这里有老师的教导,还有学堂可以垫付一些本钱,真是再好不过的锻炼实践之处。

    贞观年间,国家实行府兵制度。一般折冲府兵“皆取六品以下子孙及自丁无职役者点充”,包括农民在内。

    由于兵员数额太多,有的地方甚至一户一兵,根本没有什么挑拣余地,更由于品官富室子孙有的不愿当兵,乃设法逃避,结果兵役多落在一般农民身上。

    贞观中,全国有府兵六十万,而户不及三百万,平均五户左右即有一丁服役。

    府兵每三年拣点一次。

    农民被点为府兵,本人免输租调,不服摇役,但要自备资装,番上宿卫和戍防征战,其负担远过一般均田农户。农民为了营办资装,既卖寂粟,倾其机抒,尽室经营,多不能济。

    县城开始征兵役了,这个噩耗迅速席卷了古浪县的大街小巷。

    李小红也被这个消息震蒙了,帐房学堂有三分之一的学子纷纷退学,因为他们都收到了通知,要去服兵役。

    李小红家里只有刘大牛一个适龄男子,且刘大牛身有残疾,不符合服兵役的资格。

    刘白氏上门哭诉,刘二牛才刚刚结婚,若是去服兵役,六十岁才能退役,那岂不是要陈大姐守一辈子活寡?家里陈大姐刚刚诊出怀了两个月的身孕。

    刘家一家人对坐愁城,村里也有掏钱给那家贫多子的人家,顶替去服兵役的,李小红打算出这笔钱,毕竟什么都没人重要。

    正在此时,收到刘三牛从府城寄回来的信,他的户籍还挂在刘家庄。

    他在信中言道,他打算去服兵役,这次服兵役的人中,有许多他们马帮的兄弟,到时可以互相关照。

    他也想趁着年轻,再去闯闯,看能不能在兵营里,混上一官半职。

    刘白氏又是哭,又是笑。哭的是,还是要有个儿子去服兵役,笑的是总算刘二牛不用去了,家里的日子还能过下去。

    李小红看着刘白氏哭哭笑笑,心里也是无比的酸楚,贞观年间已是中国历史上,农民生活比较好的,但是,农民的实际生活,还是非常困苦。

    贞观年间,唐太宗继续推行了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宽乡农民可分田百亩,狭乡农民分田三十亩。

    开元中,宇文融议取宽乡膝田令民营种,“营公田一顷,,平收一年,不减百石。”百亩收百石,是一亩收一石。

    宇文融说的是开元时期的情况,贞观时期的亩产量当也是差不多的。宽乡农民受由百亩,如都种粮食,中常年景一年可得粟百石左右。

    但是这百石的收获物,约有四分之一要交给国家。以一家五口计算,岁食米三十六石或粟六十石。

    除去口粮尚余栗十五石,加上其它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