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杜荷早早的就起来了,洗漱妥当。吃了碗汤饼就去了东宫,他有通行证,直接去了典书坊,典书坊在弘教殿旁边,顾名思义,就是藏书的地方,只是量比弘文馆少多了,杜荷让小宦官在辰时了来叫自己,便直接钻了进去,李承乾每天要上朝,辰时过后才会回来。
“哦?杜二?”杜荷靠着书架,席地而坐,看《史记》看得正入迷,突然听到有人叫他名字,赶紧抬起头,黑乎乎的影子,放下书,起身再看。李百药?
“李庶子安好,你怎么这么早就过来了?”这是一位学问渊博的人。
“呵呵呵,我这算什么早啊!杜二当真勤勉啊!宦官说你都在这待了一个时辰了。”李百药摸了摸自己的胡子笑着说,当老师的都喜欢勤勉的学生,哪怕是个旁听生。
“李庶子可是下朝了吗?”
“今日太子殿下要接见倭人使团,这典书坊多有前朝旧表存放,我便是来看看有没有前朝的记叙。前朝开皇二十年的时候,倭人便来中原敬献过国书。”李百药道明来意。
“哦?学生今日也是得了太子殿下特许,来会见倭人使团的,我来帮庶子一起寻找吧。”杜荷还不知道前朝有很多文书存放在典书坊,便也来翻着看看。
“李庶子,你看这是不是记叙的倭国啊?”在前朝的文书里,两人一本一本的翻,杜荷发现了一个册子,封面上的字看着有些怪怪的,杜荷敢断定前朝没那个官员在写正式文书的时候敢把字写得这么丑,翻开一看,第一句就是“日出处天子至书日没处天子无恙”,是了,这是日本人的国书,这句话太有名了。
“我看看呢。”李百药接过文书,翻看了起来。“这是前朝大业三年倭人使团的国书,只是通篇都是问候,求教佛法,没什么意义啊!”李百药大略看了看,便放下了。他对倭国不是很了解,想在这里看看有没有记叙倭国风土人情的。
“李庶子,你再看看这个。”杜荷又翻出了一本册子,这是个前朝官员写的:《东行倭国表》。
“我看看。”李百药接过册子,杜荷也把脑袋凑了过去:
臣倭国答礼使鸿胪卿掌客文林郎裴世清拜表:
臣等一行并返倭使团于四年四月二日于登州港浮海远行,经新罗任那,于四月二十八日到达倭国筑紫(今日本福冈),逗留片刻,接见倭国豪族;于六月十五日抵达倭国近畿之地难波(今大坂),徘徊一月,聊看倭国风俗,其近畿之地人口稠密,然财富不及一畿县矣;于八月三日抵达倭国京师,倭王特使小德河辈台迎之,钟鼓齐鸣,虽倭乐粗鄙,然其意诚之;又十日,倭王再遣特使天礼哥多毗以二百骑引我等入宫城,其人矮马小,差突厥骑远矣;八月十二日面见倭国主推古,递交我大隋国书,倭国有诸王并诸臣公皆会之。其有一王讳圣德太子,得掌倭国大权,此一枭也。九月二十三日,臣等会同倭国使团八人一并返朝,经一支国,都斯麻国(今对马岛),百济于十一月十四日抵达登州港。
倭国之地一大岛也,地势狭窄,东西不过二百余里,多山而少平地,推食甚是匮乏,其上有数国,倭为其最强,其地亦不过数县之地,更有如筑紫国,其地不过半县,余者一支c都斯麻不过数岛而已。其俗甚鄙陋,其民未开,于国朝几无用处。
然其君者豪族多金银器,此地产金银乎?臣奇之。
“裴世清?裴世清?”读罢拜表,李百药念着这个名字,似乎有些熟悉。“走,杜二,我们去尚书兵部。”说着便放好请表,起身出发,杜荷只得赶紧跟上。
“李庶子,这太子殿下就要来了,我们去兵部干嘛?”杜荷有些好奇。
“尚书兵部的架部郎中就叫裴世清,也是前朝过来的官员。”李百药想起了这个名字。
“这不能啊!他明明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