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三十二章 新华制衣(第2/3页)  钢铁时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生产能力,也会有逐步越来越大的市场。

    为此,经过了慎重的考虑,杨元钊把超级市场的系统,引入到了包头之内,因为没有足够的安保措施,超级市场,没有选择后世的超市的形式,是采用了大百货商场的形式,一站式的购置各种各样的产品是商业营销的关键。

    三层的大楼,占地4000多平方,一共上万平方米的营业范围,八大晋商,还有众多的商会,都入住了包头,其中,甚至为了补充货品,兴建了几个新的工厂,主要是关注在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其中最大,就是耗费大量资金形成的服装厂。

    在色织厂的另外一段,一个醒目的蓝色建筑物,上面书写着新华二字,这就是这一个月以来,杨元钊在包头兴建的最大的工厂,新华服装厂。

    服装厂,这在后世,是轻工业的代表,衣食住行等,是整个中国兴盛不衰行业,纺织品未来,更多的是落到了服装上面,不是布料上面,自己剪裁衣服,这是一门让人惊叹的技艺,而不是生活的必须手段。

    这个时代,在大城市,或者是比较发达的地方,已经出现了成衣的店铺,那些店铺,不过是把一些裁缝之类的,集中到一起,然后依靠着设计制造,制作成衣,一定程度上,类似于后世的那种手工手艺店,要实现工业化的生产,必须要解决机械制衣。

    这个时代,缝纫机已经出现了,1851年发明的胜家缝纫机,可以代表着缝纫机发展的一个里程碑,19世纪末的时候全球销量都超过了135万台,电力缝纫机和多种发明,让胜家缝纫机的红色标志享誉全球,甚至在今年,在纽约建立了第一座摩天大楼,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也是标志性的建筑。

    在美国进口的产品之中,缝纫机,只是作为一个门类,被列入其中,并且购买过来,之前的杨元钊根本就没有注意,有了兴建服装厂的打算之后,这才把它翻了出来,仔细的研究缝纫机的结构,基本的缝纫机理很清楚,杨元钊找了一批人,稍稍的改装了一下,用创造性的踏板代替了手摇,解放了双手,裁缝们可以用两只手来控制着缝纫机,极大的增加了效率,这对于电力还没有彻底保障的包头而言,是一个几大的突破。

    脚踏板,在动力结构上面,不是惊世骇俗,甚至以原有的缝纫机为基础,动力和机械工程师,简单借助着机床,都能够设计安装出来,这一项发明,让所有人都惊叹,人人都说这个是一个瞩目的发明,一旦推向市场,家用的领域,绝对会超过胜家。

    杨元钊在得到了完整的样机之后,就着手准备制衣厂的项目,至于缝纫机,会安排一个小厂,对他进行生产和研究,在钢铁没有完全自产之前,缝纫机这样的东西,不具备大幅度的推广和提高的可能性,只是依靠他来生产各种钢铁零件,他没这个功夫,也做不到。尽可能的降低部件,生产了3000套的部件,然后找机械车间,组装成缝纫机,工厂的准备工作就基本完成了。

    一个多月的时间,借助着四大家完善的网络,一定程度上,在全国开始招募,从全国各地,找了差不多3000名裁缝,成立了包头服装工厂,以包头纺织厂的布匹为原料,加上一些后世的设计,比如说纽扣,拉锁之类,这些东西,不占分量,数量相对也不大,在包头没有能力生产之前,先由一体机进行提供。

    裁缝们开始,对于这些东西很不习惯,特别是缝纫机,在经过了几轮筛选之后,只有一些年轻的,可以熟练掌握缝纫机,杨元钊也不在意,又从工人之中,挑选出手艺好的,年轻的,脑子灵活的,把她们集中到一起培训,后世的缝纫机工,也是熟练工,却也可以从培训之中获得,只要老经验的师傅,她们把加工的步骤给讲清楚,然后一步步的熟练就好了,刚开始,他也没打算弄什么特别复杂的东西,内衣内裤,秋衣秋裤,普通的裤子和牛仔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