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七十二章 反季蔬菜(第2/3页)  钢铁时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离棉花收割的日子,只有两个多月了,包垦公司以别人难以想象的效率,不但完成了几百万亩的棉花种植,进一步的完善了温室大棚,甚至完成了新的项目。

    棉花是挣钱,可是城郊的土地,没有选择种植棉花,而是变成了温室大棚,从去年的冬天开始,借助着温室大棚,有选择的种植反季节的蔬菜,是农业实验室的重点,对于杨悦来说,研究棉花和小麦,水稻等的高产作物,才是他应该做的事情,可包头的实际需要在那里,哪怕是他也没办法改变。

    现在的包头,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在包头之中,已经变得特别的庞大了,人口逼近了40万人,几乎是整个包头周围,200公里之内的人们,都被集中到了包头,甚至大同,绥远方面,穷苦的人们,都会选择来到包头找工作,接近30万的固定人口,还有十多万的流动人口,包头一下子发展成了这个时代有数的大城市。

    大城市,不单单需要富庶,也需要充沛的供给,包头靠近蒙古,肉食方面,一点都不缺,肥美的蒙古大草原,养育了无数的牛羊,包头有这个资本,购置这些牛羊,牧民们从原来的只是售卖毛皮,变成现在,直接的售卖肉类,甚至还有商队,直接的找到牧民们购买。

    繁盛的需求,每隔几天,都有一批牧民赶着牲口前来,目前包头周围的300公里,是绝对的安全区,没有一个马匪,敢在这个区域活动,一旦露头,等待着他们的就是灭顶之灾,在绝对的安全的情况之下,哪怕是辛苦点,牧民们还是愿意,赶着牲口来到包头交易。

    30万人的大城市,拥有着十几万收入丰厚的工人,需求几乎是无所之境的,虽然蒙古草原草木肥美,物产丰富,也未必供得上越来越旺盛的需求,包垦公司,还有选择的推动多重饲养,集约化,工厂化的养殖,虽然在肉类的质量上,不如草原上面的放牧,一定程度上,却是解决肉类的关键。

    肉食解决了,之前是穷苦人们的工人们,第一次发现,自己的工资,如果只是买肉的话,是可以敞开的吃的,这种情况下,物以稀为贵,蔬菜和其他的食物,就成为了追逐的焦点,先是一些商人和有钱的地主,最后发展到高级工人,最终在整个包头铺开,蔬菜第一次卖到了比肉还要贵的价格,这是包头的第一次,也是整个中国的第一次,虽然只有几种比较难得,甚至是反季的蔬菜,特别是一些传统的贵重细菜,让包垦公司看到了机遇。

    反季节的蔬菜,是温室大棚的种植技术,这个在杨悦的实验室之中,很容易解决,过去的一年时间之中,已经进行过超过4季的实验了,当包垦公司找上门来的时候,让实验室里面,对于这个方面最熟悉的进行指导,在良种培育基地和育种基地之外,又兴建了30多万亩的温室大棚。

    蔬菜,只要给以良好的阳光和温度,还有特定的环境,生长起来是非常快的,特别是一些常见的,比如大白菜,萝卜,还有小白菜,茄子之类,种植简单,只要注意温度环境就可以了,大概在4月份,青黄不接的时候,大量秋冬才出产的蔬菜,大幅度的上市,一下子引发了整个包头的**,有钱的商人和地主们购买,有钱的工人也购买,一亩地的收益,第一次的超过了棉花,这让刘澍等决策人非常的兴奋,专门的找到了杨元钊来汇报这个。

    杨元钊看到这个,先是一愣,然后不由得哑然失笑了,这个不就是1909版本的菜篮子工程么,工资高除了推动消费,为包头营造一个广阔的市场之外,人们最重要的需求,永远是吃,它甚至可以排在,住的前面,中国人,一向讲究饮食文化,5000年悠久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也是饮食文化变迁的历史,没有或许不想,有了当然要吃到好。

    看来,这段时间,更多的关注与重工业,反倒是忘记了这些最基本的东西,如果不是刘澍和包垦公司,按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