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九十七章 钢厂成果(第2/3页)  钢铁时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无外乎是利益和权利的洗牌。

    中国,形式更加的严峻,既没有日本那样的先天不足,可以获得英国人的扶持,本身就拥有成为大国的一切条件,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机遇,在杨元钊想来,如果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要在5年之后爆发,世界平稳的话,他恐怕在累计力量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也会发起一场世界大战,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崛起。

    好在有了一战,好在还有五年,这个中国,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机会,一定要紧紧抓住,在此之前,需要做好一切的事情,为发挥这个,打下一个深厚的根基。

    包头的事情处理的差不多了,棉花的工作,完全可以交给的杨悦,即便在这里,也派不上什么用场,索性整理了一下东西,驱车前往白云鄂博,过去的一个多月的时间之中,白云鄂博的钢铁大军,以浩浩荡荡不可阻挡的洪流,发挥出了包头速度,从第一个钢铁高炉投产的开始,速度越来越快,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都以不同程度的提前,特别是在杨元钊抵达的时候,第五个高炉,已经成功的竖起来了,这足足比计划,提前了10天。

    包头跟白云鄂博的联系,已经相当的紧密了,在高速路建成之后,一个上午的时间,就可以抵达白云鄂博,当马车停下,见到张召忠的时候,张召忠有些憔悴,神情之中满是激动,他兴奋的向着杨元钊汇报着数字,现在,炼钢厂的速度,大概可以保证在2个小时之内,完成一次炼钢,最快的,已经可以达到110分钟,只是提升了10分钟,却代表着所有人的努力,需要的确实默契的配合,一丁点的错误都不能犯,前者还好,后者,需要整个班组200多人,心都在一块用,不能够有丝毫的分心。

    正是因为这样的努力,现在,最初的第一个高炉,日生产能力已经保证在了8炉,也就是说,一天的运转时间,达到了16个小时,虽然只是分成了两班,也代表着人员的逐步到位。

    现在的白云鄂博,不是荒僻的小山了,此时,大军云集,拥有大量的,超过想象的人员,还有源源不断的人员,从包头经过了初步的培训之后,补充过来,从武汉招募炼钢人员开始,包头的各个体系,哈比的德美洋行,甚至还有威廉姆斯的实验室,都没有放松对于炼钢人才的招募,美国这边,哪怕只上过一年班,根本就不能称之为熟练工人的家伙,都会获得不错的薪水,这些失业的大军,源源不断的补充到了包头的钢铁厂,短短的2个月时间,威廉姆斯实验室招募了780名,其中拥有更高技术和职位的,占据了一半,也表现了威廉姆斯实验室的高效率,德美在全世界范围之中,勉强招募了1400人,剩下的都是包头培养的,足足2200人的数量,这样,白云鄂博的钢铁工人总数,达到了惊人5000多人。

    这么多的工人,就拿一号高炉为例,勉强是达到了两班倒,16个小时每天,整体的产能只是发挥了三分之二,共需要400多人,这还只是炼钢炉本身,在热轧冷轧,还有模具车间,需要人员更多了,还有炼钢炉,保守的估计,要配合一个炼钢高炉的生产,其他方面的配套人员,最少是他的一倍,也就是说,只是一号高炉,就需要1200人左右,才能够勉强达到现在,三分之二左右的产能,其他人员和整齐程度,都不够,人员都不齐备,还有部分,不太合格的,需要跟着见习。

    正因为工人数量的不均衡,从1号到5号高炉,每一个高炉的日生产能力,分别是1200吨,1050吨,900吨,900吨,和750吨,不均匀的分布,最低的跟最高的,足足差了3炉,几乎是一个班组的,这等于是人员上面的巨大差别,不过这样下来,整个产量也达到了惊人的4800吨每天,包头的钢铁厂,艰难的从无起步,逐步的成为了年生产能力在150万吨之上的大型钢铁厂,整个世界,在钢铁这一项,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